虽然世有国法,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例外,尤其是事关皇家。
艾虎照这么说,皇家想办谁就办谁,根本就不需要真凭实据了?
公孙策通敌谋反,关系着皇家权位,当然不能与一般案件相提并论,否则朝廷律法岂不是形同虚设?这只是特殊案例罢了。
白玉堂可这也无法排除是皇家为了稳定江山,做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决定。
晨曦眼下我们只是凭现有的线索消息进行推测,真相如此,唯有查清后才能有定论。
展昭此案的关键在于谋反的证据上面,大人办案,一向讲究真凭实据,若实在找不出切实证据,只怕他也无能为力为邓宁翻供。
艾虎那郎云一定十分失望。
展昭我担心的是,此事恐怕会逼他走上绝路。
晨曦还没到无能为力的地步,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不可能什么证据都没留下。
公孙策顾护卫有何看法?
晨曦既是皇家事,那就只有赵氏皇族才最清楚。邓宁谋反这等大事,八王爷岂会一无所知?别忘了,他在成为摄政王之前,就已在替先皇打理朝政了。
公孙策对啊!先皇晚年沉迷于道家之学,许多朝政也是由他代为处理,这是先皇驾崩之后,由他担任摄政王的原因之一。
白玉堂事关皇家立场和颜面,八王爷会说实话吗?
晨曦不好说,毕竟康王爷是与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保护至亲是人之常情,大义灭亲却是极难。
当初八王爷为了大宋江山稳固,已狠心放弃了自己的嫡长子,若是再经历丧弟之痛,晨曦都担心那位老人家是否能承受得住。
可同情归同情,若赵德刚真的污蔑与残害忠良,那此事绝不可轻纵,更别说他本来就有问题,之前饕香楼下毒的事还没算完呢!
展昭但愿此事与康王爷真的无关。
得到提醒后,包拯立即前去南清宫拜见八王爷,知晓了更多有关邓宁谋反旧案的消息。
令人惊愕的是,邓宁谋反的证据竟然是赵德刚向先皇举报的,谋反的证据是一本记录江湖人的名册,
昔年,先皇拿到赵德刚提供的证据后,急召八王爷入宫,决定为了大宋江山,宁可错杀也绝不错放,所以没有过多进行调查,立即下旨查办邓宁。
为了确保不会有漏网之鱼,先皇还特意让举报邓宁的赵德刚去查办此事。
包拯先皇此举,岂不是让康王爷十分为难?
八王爷以德刚与邓宁的私交而论,出面检举也是于心难忍,更何况还要他亲自去抄家灭族。
包拯王爷,据包拯所知,当时康王爷并未将那些江湖人查办,王爷可知其中原因?还请王爷赐告。
八王爷那是德刚心存仁厚,原本先皇是打算将名册上的江湖人通缉除去,斩草除根,是他据理力争,才没有殃及更多无辜。
再加上他当时向先皇进言,莫要将江湖人逼得太过,以免物极必反,所以才没有通缉之事。
见包拯有心调查,八王爷便将那份保存多年的名册交给了他。
小影有话说:小影努力码字中,求鲜花金币鼓励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