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的有些无聊,同学们仿佛都长大了不少,个个变得沉默寡言,平时爱热闹的人也安静了很多。
再次跟小羽联系上,已经是9月后了。那时候虽然有电话,但工资普遍不高,长途话费显得很贵,大家只能通信,但交通不是很发达,一封信起码要4到5天才能收到,都是寄的平邮,根据距离的长短,邮票价格也不一样,大概要1角到2角的样子。
收到小羽的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她的近况。
她在信里说,经过2天3夜的长途火车,很顺利的回到了故乡,亲戚们很认热情,对他们一家人很照顾。这里的天气要比山里热些,家家户户都是用电风扇纳凉,这里的商店很多,地方比山里大很多。
其实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发,山里很多人通过电视,电台,也了解了一些时尚信息,那时候港剧,港台歌曲很流行。
小羽说,这边什么都有,物质品种很充足,但觉得自己却像个异乡人,刚认识了2个女同学,在学校依然会调皮,但学习一点都跟不上,整天上课像似听天书,因为老师多数是当地人,爱讲方言,虽然父母在家会说方言,可那点生活中的句子在客堂上根本没用,在教室里总是神游,唯一高兴的是,在秋季运动会上,铅球比赛拿了同重量级的第一名,有了点成就感,其他没意思。
因为刚回老家,父母的单位还没分房子,只能暂住在附近居民家,是一幢3层楼的私房,父母住一楼,主人住二楼,小羽和主人家女儿住3楼,那时候都不讲究,没什么装修,只有白墙和水泥地,房间大概有20几平,四四方方的,他们用带过来的大衣柜把房间简单的隔成了2个半开放式的房间,大人柜后面放了张单人床,家里偶尔会有亲戚长辈来小住,虽然紧凑,但也温馨。
房东家女儿比小羽大几岁,已经上班,在一家服装厂流水线上,每天都很忙很累,倒床就睡的那种。性格是那种大大列列的人,也很会照顾人,对小羽很好。
小羽每次写信都会写满3到4张A4纸大的信纸,总有分享不完的新鲜事,可以透过字行间传达出来的喜悦,看来,离开这件事,让她已经能面对了,因为新环境已经冲淡了她对以前的留恋。
大概隔了一个月的时间,再次收到她的信时,她说,已经上班了,因为实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现在看来也能理解,要知道江南的教学质量一直很高,目前也一直很高,当时该有多为难啊。
这次她主动提到了小俊,以前我不提,是怕她伤感,她信里说,我们彻底分手了,之前的信让她爸看见了,一顿训斥,说了一些很现实的话,她爸说,你们这么小,又离的这么远,能有未来吗?我们好不容易调回来,难道你要离开家,再回去吗?去了你怎么生活?
在那个年纪,只看见眼前的感受,从没想过将来,当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时,才会觉得自己有多幼稚。通过那次的谈话,小羽算是彻底和初恋说拜拜了。
感谢!柠檬酸
感谢!一朵花开的时间
感谢!戏散了!!!
感谢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