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间的歌声与星光
我从未想过,会在皖南深山的支教点,遇见马嘉祺。
那是我来村里的第三个月,秋雨刚过,山间云雾缭绕,泥土混着桂花香飘进教室。我正带着孩子们画“心中的远方”,教室后门突然传来轻微的响动。回头望去,一个穿着深蓝色冲锋衣的男生站在门口,额前碎发沾着水珠,背着大大的登山包,身后跟着几位扛着物资的工作人员。
“您好,我们是来捐赠图书和乐器的。”他的声音清朗,带着点山间清晨的微凉。我认出了他——屏幕上唱跳俱佳的歌手马嘉祺,此刻卸下了舞台的光芒,眉眼间满是质朴的温柔。
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来,他蹲下身,从背包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分给叽叽喳喳的小家伙们。“我听说这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乐器,”他看向教室里唯一一台破旧的电子琴,“这次带了吉他、口风琴,还有一些绘本,希望能给他们添点乐趣。”
那天下午,他没急着离开。我带着他和工作人员把图书搬进新建的简易图书室,他蹲在书架前,耐心地把绘本一本本摆好,还特意把带拼音的故事书放在最下层,方便低年级的孩子取用。“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看书,”他笑着说,“可惜那时候资源有限,好多书都是借同学的看。”
傍晚时分,孩子们缠着他唱歌。我们坐在教室外的晒谷场上,夕阳把远山染成橘红色,他抱着吉他,指尖拨动琴弦,唱起了一首温柔的民谣。没有华丽的伴奏,没有聚光灯,只有风声、虫鸣和他清澈的歌声,孩子们安静地听着,小脸上满是向往。
“哥哥,你能教我们弹吉他吗?”最小的朵朵拉着他的衣角,眼里闪着光。他点点头,把吉他放在腿上,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识琴弦。我坐在一旁看着,他耐心地纠正每个孩子的指法,即使有人频频出错,他也只是笑着鼓励:“没关系,多练几次就会了。”
天黑后,山里气温骤降,他把带来的冲锋衣分给几个穿得单薄的孩子,又跟着我去走访村里的留守儿童。在乐乐家,看到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床头只有几本翻烂的课本,他悄悄把身上的钱包塞给乐乐的奶奶:“阿姨,买点营养品给孩子补补身体,以后我会常来看看他们。”
那晚我们住在村里的民宿,简单吃过晚饭,坐在院子里聊天。他说,这次来深山,是想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舞台上的掌声很珍贵,但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一点希望,更让我觉得踏实。”我跟他说起支教的初衷,说起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就下定决心要留下来。
“你很勇敢,”他看向我,眼里满是敬佩,“其实我有时候也会迷茫,不知道自己的音乐能带来什么。但今天看到孩子们听我唱歌时的样子,我忽然明白,能给别人带去力量,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他在村里待了三天。这三天里,他跟着我一起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唱歌、画画;带着孩子们去山间采集标本,告诉他们哪些植物是珍贵的药材;晚上则在图书室里,给孩子们讲外面世界的故事。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他,走到哪里都围着他,一声声“嘉祺哥哥”叫得格外亲切。
离开的那天,天刚亮,孩子们就拿着自己画的画、折的纸鹤来送他。朵朵把一幅画着吉他和太阳的画递给她:“哥哥,这是我画的你,希望你像太阳一样,永远发光。”他接过画,眼眶有些湿润,弯腰抱了抱每个孩子:“哥哥会常来看你们,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车子驶离村子时,孩子们追在车后挥手,他趴在车窗上,一遍遍喊着:“再见,我会回来的!”我站在路边,看着车子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手里握着他留下的吉他拨片,心里满是不舍。
那之后,我们保持着联系。他会在演出间隙给我发消息,问孩子们的近况;我会把孩子们的画作、唱的歌发给她,分享他们的进步。他果然没有食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物资来看望孩子们,有时候还会邀请音乐老师一起过来,给孩子们上专业的音乐课。
有一次,他把孩子们唱的歌录了下来,经过简单的编曲,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视频里,孩子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却唱得格外认真,他在视频结尾写道:“这些山里的孩子,有着最纯净的声音,也有着最炽热的梦想。愿我们都能成为照亮他们前路的微光。”
视频火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深山支教点,捐赠的图书、乐器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寄来。村里的教室翻新了,图书室里的书越来越多,孩子们终于有了像样的学习环境。
第二年夏天,他带着团队来村里拍摄公益纪录片。镜头下,孩子们在阳光下唱歌、奔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纪录片发布后,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和公益的行列中,有几位大学生还特意来到村里,成为了新的支教老师。
那天拍摄结束后,我们又坐在晒谷场上,他抱着吉他,唱起了去年那首民谣。晚风拂过,桂花香再次弥漫,孩子们围在我们身边,跟着一起哼唱。“谢谢你,”他转头看向我,眼里闪着光,“是你让我看到,平凡的坚持也能创造奇迹。”
我摇摇头:“应该谢谢你,是你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其实我心里清楚,遇见他,是我和孩子们的幸运。他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深山里的孩子搭建了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而他身上的温柔、善良和坚持,也深深影响着我。我们就像山野间的两棵树,各自努力生长,却也相互陪伴,一起为孩子们撑起一片阴凉。
如今,孩子们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大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我和马嘉祺,依然保持着联系,偶尔会一起讨论公益项目,一起为孩子们的未来规划。我们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有着最真挚的温暖;没有遥不可及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靠近。
我始终记得,在皖南深山的那个秋天,我遇见了马嘉祺。他带着歌声和星光而来,照亮了孩子们的前路,也温暖了我平凡的支教岁月。而这份相遇,就像山野间的清泉,纯净而绵长,在时光里静静流淌,滋养着每一颗追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