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江汉高人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军事  历史   

第十八章 鬼步司马攻

江汉高人

第十八章鬼步司马攻

  司马攻,别看他身材瘦小得像个鸦片鬼子,其貌不扬,可他出身大户人家呢。一百多年前,玉沙县就有一句谚语说:朱集端公府,黄雪司马家。别处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玉沙人知道。端公,指朱集袁河村的袁在端老爷。他是乾隆五十七年甲寅恩科的武进士,累官至杭州抚标中军参将、钦封“光禄军”(皇帝的军事顾问)。偏远的乡下,一个将军府,那显赫、那威风,不用多说。至于司马家,更得说道说道了。

  司马倾城,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文的。虽然临场发挥失常,考得不太好,名列皇榜之尾,好歹也是进士,就进了翰林院。人称司马翰林。但此人能力超强、品格高尚,出人头地那是迟早的事。

  却说当时,台湾频频发生闽粤械斗,动不动就杀人放火,闹的整个台湾省,鸡犬不宁、民不聊生。袁在端和司马倾城被钦点为“平台镇守使”,赴台平乱。很多人不看好这两人,因为好多武功高强、战功卓异的名将去台湾,都铩羽而归,还有几个人在台湾枉送了性命。但人们忽视了,没想到两人是正宗的玉沙老乡。他俩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唱一和,软硬兼施,文治武攻,居然把台湾动乱平息下来了。然后两人联名上奏,免去台湾百姓三年半的赋税。台湾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百姓们感恩戴德,给镇守使府送来“万民伞”,直呼“袁青天”“司马青天”。

  这文武老乡,在台湾没安逸多久,嘉庆帝的圣旨到了:留下袁在端守台湾,司马翰林克日启程,火速进京,另有重任!

  原来,鄂西北发生的白莲教起义,陕甘总督府和湖广总督府联手,都无法对付。因为司马翰林平定台湾,积累了经验,所以调他回来,前往协调。白莲教终于土崩瓦解了。司马翰林与白莲教余党谈判,大家各自回归故里,安心务农,朝廷不再追究罪错。双方已经签订了条约。可是,陕甘总督康某,瞒着司马,对放下武器的白莲教余党大开杀戒。司马知道杀俘事件,为时已晚。他亲自骑快马,冒风雨,奔赴白莲教鬼步族驻地,义释八百多人。给他们发放路费,催促快快离开。于是,整个白莲教义士,就这八百人躲过了劫难。鬼步族,是白莲教的一个小分支。躲过一劫的鬼步族长老传下旨意:鬼步族永远不负司马家!

  平息白莲教有功,司马翰林得到了嘉庆帝的重赏:嘉庆帝龙桌上的一块羊脂玉观赏石。这块石头,一尺见方,晶莹剔透,价值连城。此玉传至司马翰林第五世孙(也就是司马攻的父亲)司马农手上,时间就来到民国了。此时大清垮塌,民国鼎新了,各大军阀,混战一场。吴佩孚吴大帅,终于抢占了天下粮仓湖北。却说吴大帅手下有一名得力干将赵旅长,向吴大帅进言说,当年嘉庆帝赏赐给功臣的羊脂玉,就在江汉平原。吴大帅命令他“取来看看。”赵旅长得令,就来到了黄雪口,杀了司马全家,夺取了羊脂玉。当时有一个黑衣人影,在混乱的枪弹中,抢到了司马家的一个孩子,身形一晃,就不见了。这个孩子就是司马攻。救他一命的是鬼步族的人。司马攻在一个神秘的岛上,跟随自称“鬼叔”的蒙面人,学艺十五年,直到他二十岁,鬼叔去世,他才返回家乡黄雪口翰林墩。十五年物是人非。好在司马攻的祖屋还在,还有几十亩田地,村邻们种着。

上一章 第十七章 淡定,再淡定(续) 江汉高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 鬼步司马攻(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