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战场的空中形势,于德国人而言,早在2、3月间撤退时,就已经岌岌可危了,到了4月初,更是每况愈下。美国人驾驶着四发动机轰炸机攻击罗马尼亚,JG-52联队长哈尔巴克上校不得不将联队中的几个中队迁往罗马尼亚。
由于之前已习惯了紧急转移到各临时简易机场,因此埃里希和第9中队接到调令后,只以为是例行公事。第9中队被安排在罗曼市。飞机迁移算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地面人员和主要维修设备的调动却很危险,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JG-52第三大队的飞机被送往罗曼市后没多久,最高统帅部又向他们下令转移至克里米亚!因为他们必须尽全力去阻止南部的溃退,并为面对苏联飞机的扫射而正在撤退中的德国军队提供保护!
德国已陷入最后的疯狂,最高统帅部竟然发出命令将许多取得5次或5次以上胜利的飞行员调往德国帝国防卫部,再由刚入伍的年轻飞行员来填补他们的空缺!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中有一部分的总飞行时数还不到100小时,却被大量的投入空战之中!
埃里希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越看越恼火,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连飞行经验都缺乏,却要在敌我差距高达30:1的情况下上天作战!德国现在不仅仅是给别人带去死亡、痛苦和毁灭,也将这些“赐予”了自己人!
埃里希为此公开写信斥责空军总司令戈林作恶多端,令年轻飞行员白白丧命,并清楚的写下自己的准确信息,表明自己并不畏惧他事后的报复!
机工长比梅尔在得知此事以后,着实为埃里希担心,“小伙子,你这件事做的有些欠考虑了……你很清楚戈林是个怎样的人……”
埃里希无所谓的耸耸肩,“我很清楚戈林不会把我的信放在心上,甚至可能他底下的人都不会让这封信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的去教导那些孩子们,怎样才能活得更久!”说完,便去找那些年轻飞行员了。
比梅尔看着埃里希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埃里希将留在地面上的年轻的飞行员们聚在一起,耐心的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教导他们,“假如你看见敌机,没有必要直接逼近敌机攻击。要等待并观察,用你们的理智分析。要看出他们采用哪种编队和战术。要看出敌人是否有掉队的飞机,或者不安的飞行员。不安的飞行员总会在空中显露出他的忧虑。这时,就击落他!打下一架着火坠落的飞机,比猛烈攻击二十分钟,但什么结果也没有的缠斗还重要,因为如此一来,所有的敌机飞行员都会看到惨重的损失,心理一定会大受影响……”咽了口口水,又继续道,“对事情有整体印象,比仅仅击落一架敌机来得重要。苏联空军在数量上比我们多很多,而且还一直在增加。假如你击落一架敌机,却损失了僚机飞行员,就等于已经打了败仗!万一发生这种事,任何有关的人都不能再当领导者。你们身处前线,从在这里的第一次飞行日起,你们就应该想,仔细地想。你们要用头脑飞行,而不是用蛮力飞行。这是我能给你们最好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