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九道保护文物,尊重前辈,拒绝走私,远离法律红线
————《终极笔记》————
一百一十五、下马威
(太多解释了,都是三叔书里搬过来的,我自己看着都想抽自己,忒不要脸了,pass pass,从后面看起吧)
古董买卖分为在国内的收藏和国外的走私,俗话说“盛世古董”,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有人真心收藏古董,但是这句老话是片面的,只有在封闭的世界里才有效
最初康乾的时候可是个大盛世,但是大清朝闭关锁国,顺治十二年海禁到康熙二十三年才开放,之后,康熙五十六年又禁。再然后,开开禁禁好像快板一样,虽说整体时间不算长,但是对于海运的控制非常严格,那一段时间,盛世古董有所体现,但因为海禁、重刑的压迫,盗墓活动并没有到猖獗的地步
唯独在民国之后的一段时间,一来是国外有大量的需求,二来是国内关口开放,政府自顾不暇,近代历史上盗墓的高峰期就出现了
后来新中国成立,海关检查越来越严格,海外走私逐渐收敛,但是体系已经形成,吴邪爷爷的那一代人正是成长于那个年代,他们成功地活到了改革开放,所以体系沿用了下来。从文革结束,在中国南方边境和海面上开始出现走私活动之后,这些年囤积下来、隐藏起来的大量冥器也开始寻找出口,吴三省就是利用老一辈的体系开始重操旧业并发扬光大的那一批人
当时形成的第一个体系就是走私体系,源头便是盗墓贼,之后是“客人”。这些客人都是古董行家,从盗墓贼手里购买冥器带到北平和上海两个大城市消化,特别是北平。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好货都流失到了国外,实在可惜
当然,现在的整个盘口运营,国内的富豪和收藏家已经是国外走私商的劲敌,这也是各地地方性古董空前繁盛的原因
这也能理解,吴三省在长沙和杭州、霍家和解雨臣在北京(北平)的产业关系、吴家和解家联姻的各种潜在目的
从大体结构上来看,吴三省在长沙的所有盘口主要负责两个业务,一个是下地拿货,另一个是分销。下地拿货的盘口一般被叫做“喇嘛盘”;分销的盘口叫做“马棚”
(从这里看起吧~前面的我懒得删了,这章总共一千九百多字,也不算注水啦~啊哈)
其余的便不便过多阐述了,总而言之,这群人是真的麻烦
干的事,更麻烦
吴邪不动声色地略微扫视全场,里头比较要紧的,名字和脸大抵都都能对上,也不枉费他一晚上的死记硬背呀
过了一遍人脸,吴邪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这才算上正式开启的暗号
小花心领神会,清清嗓子开口道
解雨臣最近道上的风言风语很多,我也知道大家都很好奇,三爷消失的这段时间里都去了哪儿,为啥一个信儿都没有
解雨臣瞥了一眼吴邪那满脸的老神在在,不由得起了点小坏心思
解雨臣具体事宜也许你们应该去问小三爷,毕竟那就是个…惹祸的主儿
底下人的面面相觑,十分也至少是信了八分
“吴三省”轻咳一声,若不是场合不允许,也许一个哀怨的小眼神已经甩到解雨臣脸上了
解雨臣好了,废话不多说,老六,你杵着干嘛?老规矩啊,你先来
那老六似乎有些忌惮,可忽然想到了些什么,不由得挺了挺粗壮的身板,亮出一嗓子惹人发笑的娘娘腔
“来什么来?三爷怕是忘记我们这帮兄弟了?就算是小三爷的事儿要紧,就算是您偏心您那大侄子,却也不打个招呼,哪怕是让人带句话啊!说走就走了,现在回来了一句话也没交代,先查帐本,明知道老六我是走场子的,昨天回来一身泥,做不了帐本,对不住了三爷,您下一位!今天我空手来的!”
解雨臣想说话,吴邪却把手里的茶递给他
吴三省(邪)小花,茶凉了,秀秀的茶,热着香
解雨臣哪里不懂他?点点头,端着茶盏退到了他后面,和霍秀秀站成一排
老六身子猛地一颤,吴邪微微眯着眼,嘴角似笑非笑地扬起一丝弧度也不骂人——他不像吴三省那样开得了这个口——只是这么看着,就让那老六起了一背的冷汗
这是吴三省薄怒的前兆,底下所有的人里,虽然有不满的,可都不敢说话,那叫一个缄默无声
吴三省(邪)规矩立在那儿,可不是牌坊,老六,你可不比瓜娃子了
吴邪坐得笔直的身子往后一靠
吴三省(邪)陈皮阿四现在在哪里?
吴邪忽然换了个话头,底下的人东看看西看看,有人低声讨论,而吴邪不紧不慢地等着,脸上始终挂着吴三省的招牌假笑
吴三省(邪)可惜呀可惜,你们以后再也见不到陈皮阿四了,我知道你们底下有些人和他私交不错,遗憾的是,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吴邪的语气淡淡的,底下有几个人的面上顿时变得毫无血色,吴邪心中冷笑,陈皮阿四的结局恐怕整个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最重要的是,吴邪肯定他再也回不来了。这么说是暗示这群伙计,陈皮阿四是被他干掉的
吴邪也是个贼精的,在这群人给他下马威之前,先堵了他们的小心思
这也有用,底下一片安静
解雨臣接过话头
解雨臣三爷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四阿公的盘口,你们看着办吧
解雨臣这地方,三爷不接手,也会有外省的人来抢,何必便宜了别人呢?
底下忽然开始窃窃私语,大部分人都是蠢蠢欲动
这年头,没点野心,别混
—————————————————-
忆九道今日第二章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