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湖利用下班時間每周直接到醫院一二次,幫我照顧亞也,看護正好利用這個時間洗澡。
對健康人而言,日複一日的醫院生活,極易導致精神緊張。
亞湖會積極地幫忙,正是因為她認為看護去公共澡堂洗個澡,好好休息一下,也是消除疲勞的一種方法。
這幾個月以來,看護G女士負責照顧亞也的生活,她是一位住在鄰街、個子小卻身體結實的人。
她的心思非常細膩,也很關心亞也的心情。亞也的頭發已少到不必洗發的程度,她總是用手指代替梳子,精心梳理她僅存的頭發。擦拭身體時也總是一絲不苟,照顧亞也稱得上是無微不至。
即使連身為母親的我,有時候也會感覺不耐煩的事,但她卻樂此不疲,精力異常旺盛。不管多苦多累,從未有過一句抱怨的話。
眼睛充血,手指變僵硬,腳關節被床沿稍微碰傷了一點……G女士會一邊為亞也擦拭身體,一邊仔細觀察她身體的新狀況。然後立即向護士小姐彙報,以便盡快采取措施。
在亞也瀕臨死亡的最後6個月中,由于徹底喪失吞咽功能,就連一滴水也無法喝下去。
這段時間內,G女士每天都坐在床畔的椅子上,為了不漏看亞也的狀況,而彎著身體匆忙解決自己的伙食。
"亞也,我們來擦身體吧。咱們今天換個顏色的睡衣穿好嗎?"
無論做什麼事情,G女士總是握著亞也竹子般細弱的小手,溫柔地和她說話。
這感覺不像是我們請她來照顧亞也,反而像是她主動前來請我們允許她照顧亞也似的。
老婆婆盡心盡力地堅守工作崗位。她身上散發的溫暖人性,使我從中學到很多。
從這時候開始,亞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昏睡中度過。
昭和六十三年五月十九日,亞也在上午時分絲毫沒有痛苦地自然停止了呼吸。
就連這一瞬間,也未能逃過看護G女士的觀察。她急忙叫喚護士,醫生因此得以盡早采取措施,及時給亞也戴上人工呼吸器。
此後,亞也開始陷入意識不清的狀態。
我接到電話後火速趕來,看護對我詳細說明了事發經過。
正因為G女士平日對亞也照顧入微,總是專心守護在她的身旁,所以這次才能及時發覺那致命的一瞬間。
雖然已無法自主呼吸,但亞也卻沒有死,她的心髒還強有力地跳動著!
"婆婆,真是太感謝您了。如果再晚一點才發覺,亞也恐怕就沒救了……多虧您無微不至的照顧,她的心髒現在才能繼續跳動。"
我深深一鞠躬,表達內心的感激。
臨終前的最後幾個月里,看護對此毫不介意,細心照顧亞也一如往昔。在她看來,亞也能將自己放心地交給她,正是她最大的安慰吧。
形形色色的看護
這5年來,承蒙許多看護照顧亞也,我心中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體驗和回憶。
當時雖然被稱為"就職艱難"的時代——50歲以上的人,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若是應征看護的話,只要是身體健康,並且願意留宿的女性,就業率就是百分之百。
現代的老年住院患者不斷增加,陪床類的職業因此也顯得越發重要,看護的需求量較從前有增無減。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才使得許多從業人員忘記自己當初主動選擇"照顧病人"的初衷。
就像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一樣,患者想要選擇看護,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種類似抽獎的選擇方式就好比賭博——中了當然皆大歡喜,中不了可就慘了。
這5年間,我就在來來回回體驗中沒中獎的感受。
從最初受其照顧的看護,一直到只做了兩三天就走人的看護,亞也都能清楚記住她們的名字,還曾經說,可以做一本看護花名冊了。
對于亞也而言,每一位看護都仍陪伴在她身邊,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而她們的一言一行也無不給亞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想到年紀輕輕的女兒身患無法治愈的惡疾,每天只能在醫院中生活,怎麼會不希望她能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快樂地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呢?
這些和技術、經驗都無太大關系。
重要的是,那個人是否具備愛心,是否有細膩的心思,是否懷著任勞任怨的善良心靈去照顧患者——
以上三條才是重點所在。
許多年後的今天,我依然這麼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