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它们不仅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读古诗文时会“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一个旧学老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办法翻身,描写真实,毫无讳饰,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再如《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待“我”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做事毫不顾及自己感受时的无奈和厌烦。
😂😂😂😂😂😂😂😂😂😂😂😂😂😂😂(分割线)
(朗花夕拾》中除了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个人物形象一--“我", 即作者自己。《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以及敢于提“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的“我”。
😉😉😉😉😉😉😉😉😉😉😉😉😉😉😉(分割线)
鲁迅先生自己说,他所写的,不是“带露折花”,而是在成年后怀想往事,是“朝花夕拾”,这就使得这部作品对往事的回忆中,浸透着鲁迅先生作为个成熟的文学家 、思想家的思想情感。 他爱人间的美好、温暖,也憎人生路上遭遇的无知、冷漠,这就是《朝花夕拾》的思想价值。其表现方式,有时是以杂文笔法直接展开议论,如《狗.猫.鼠》开篇对庸俗人事的批判,但更多的是通过富含深意的叙述和细节刻画来体现的。两种表现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完美地融为一- 体,成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部“芜杂而离奇的文章”。
寒就看看吧,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