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  同人     

4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虽然羊毛生意肯定会影响当地的畜牧业结构,不利于蒙古铁骑养兵于民的政策,但明玉相信一个民族能够一直屹立不倒,就不会抛弃其生存的根本,而只能短视的看到眼前利益,加上朝廷对葛尔丹的战争康熙35年的时候刚刚结束,蒙古并不算得上太平。

该有的基础战备军用战马首领们肯定会做到基本的补充,而不是随着牧民们为了羊毛生意便不管不顾。

而清廷一直都是以蒙古来作为准格尔部和俄罗斯的缓冲,虽然康熙也希望能靠着怀柔手段降低蒙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战斗力,但也不希望其成为只能依附清廷保护的菟丝花,对此,在政策上肯定会有所顾虑。

但只一句,能够吃饱穿暖,谁又愿意为了别人的野心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而踏上随时都有可能马革裹尸的征程?

敌军来犯,那是迫不得已为了生存守卫自己的家园;但再想以荣华富贵为诱饵煽动子民发动战争就难了。

老九也知道事关蒙古,纵然他是皇子,也不能只顾着自己的意思随意作为,所以这段时间他主要还是在根据明玉解说试验从羊毛到毛线的过程。

因为女真人在关外时也是游牧民族,加上京城地处北方,冬天寒冷异常,便会通过大量进食肉类来保持基本的体能,除了牛对于农业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可轻待,鹿肉,兔肉,猪肉,羊肉都是餐桌上的常见肉类。

贵族和皇族除了会从蒙古引进肉质最好的羊肉以供日常需要,还会在庄子上自己饲养,囤积足够的羊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冬日从蒙古到北京这一路寒冷异常,积雪封路,不利于行是很正常的事,哪里是那么好预料的。

老九本身就开着京城最大的酒楼,自然有不少的存货,试验起来根本不需要惊动任何人。

//

临近年关,不但皇帝要赶着封玺之前将大事急事一一处理了,皇子们在各部的工作也要复盘,交上一份水平线上的述职报告到皇帝的案头,以博取皇帝父亲的欢心。

纵然胤祯只是个闲散皇子,身上并无特别重要的差事,但为了皇父能看到自己的能力,明年能对其放心托付差事,自然也要在皇帝面前多争取多表现。

明玉想着过完春节,再过完元宵节,就要开始选秀女了,满打满才算不到一个月,外面又冷,索性将外头的邀约都推了,反正各家如今都忙得很,跟着长辈赴宴说到底跟她们这些待选秀女没什么关系,基本上除了自家的宴会,待选秀女们也要开始收心免得被人下了黑手,耽误了选秀。

毕竟未婚女子未经选秀不准许婚,就算越过了17岁的年纪允许婚娶了,在夫家门第上肯定会差上一大截,所以再怎么小心也是不为过的。

而各家金尊玉贵的养着未嫁的姑奶奶,也未必没有待价而沽的意思,对于女眷们的谨慎,自然也是没有不允的。

而且,春节,宫里是要大庆的。

除夕这一天的年夜饭,不但官员们要使尽浑身解数,宗室也要入宫参拜赴宴。

这顿年夜饭并不是宫中的御厨掌勺,而是由臣子们“孝敬”的

按规定,亲王每人进献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进献5桌,其他都和王爷等同。

贝勒每位进献3桌,羊2只,酒2瓶;贝子每人进2桌,其他和贝勒相同。

宴桌不够的话,才由光禄寺予以补齐。

这么多人争先表现,未免被皇帝认为不够用心,想要脱颖而出博得皇帝青睐难,要想中规中矩其实也不容易。

这些过年时层出不穷的宴会和祭拜繁琐而又劳累,对皇帝来说并不轻松,但他们都会一丝不苟的做完,以身作则地向天下臣民输出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乾隆皇帝甚至认为,这种以身作则的示范效果要好于严苛的刑罚,以保大清江山永固。

不过好歹皇帝就住在宫里,不用像明玉她们靠着两条腿在冰天雪地里慢慢走出紫禁城,北风又猛,估计今晚回去就得病倒几个老太爷老福晋,不过这些人对皇宫过年的流程早就习惯了,虽然不好因此到外头延请名医或者下帖子让太医上门,但在府里背上驱寒的汤药,让府医或者相熟的大夫赶着他们回来的时间上门请个平安脉还是可以的。

明玉一脸疲惫的泡在加了驱寒药物的热水里,想着今晚还要守岁,心情实在是一般,这根本就不科学。古代照明技术落后,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她们这些闺中小姐又要从小注意养生之道,只要家里条件过得去的,虽然选秀面圣时嘴上总说:臣女平时闲来多习女红!,但实际上,为了保护眼睛,一天能做上一个时辰绣活的,已经算是勤勉的了。

加上这时候的满族女子虽习汉文,但并不能以之为傲,也就是图个基础教育的程度,根本不需要像胤祯这些皇子一般挑灯夜战完成上书房师傅布置的作业。

客观主观条件如此,根本不存在熬夜的可能。

到了年关又要强制性熬夜,谁受得住?连明玉这个现代人都被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物钟习惯,何况明天还要早起给长辈拜年。虽然之后的祭祖仪式女孩子不用参加,可以回房补眠,但这样的天气,想到四五点便要爬起来,心情还怎么好得起来。

【皇帝大年初一的行程:子正一刻十分(0点25分),乾隆皇帝要驾临养心殿佛堂,拜佛;丑初(凌晨1点),要驾临奉先殿,拜祖先;丑正(凌晨两点),驾临乾清宫东庑祀孔处,拜孔子;丑正二刻(凌晨两点半),又到乾清宫西庑拜药王,拜完药王吃饺子;寅正(凌晨四点),出宫门到今天台基厂一带的“堂子”里祭拜满族神仙;并写下新年的第一首诗,卯初(清晨五点)才回宫。

因为大臣们还要准备六点给皇帝元旦朝贺,所以这里设定各家的祭祖活动会更早一些,五点已经是最迟的了。】

春节的喜气还未消散,元宵节又到。

平常难得出门的女子,在今天晚上却可以和女伴结伴同游,夜间还有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放烟火的活动,整条街可是热闹极了。

但凡这样的活动,家里就是管得再严,也会让家中的男丁陪着姐妹们出来松快松快。

当然,这一日的巡防司也会开启最大力度的人员配置,毕竟,要是哪家贵女因此走丢或者被人拐了,他们难免要被人迁怒,甚至顶戴不保。

明玉看着在府里就对自己挤眉弄眼的表哥多博,还有刚下了马车就跟着老九凑了上来的胤祯,她要是不知道这几位串通了起来她就是傻子。

老九和多博毫不走心的说道:“我们带着几位表妹到酒楼歇歇脚,明玉就拜托老十四你照看了。”

明玉微眯着眼看着几人离开,状似稀奇的看了他一眼,问道

郭络罗明玉表哥平时不都和十阿哥形影不离的吗?怎么今儿个倒是和你凑一块了

胤祯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皇阿玛已经漏了口风,几位皇子福晋的人选已经初步定下,若无意外基本不会再有变化

怪不得,多博会选择暗中配合老九撮合自己和胤祯,不就是要给她们培养感情的机会吗?

而老十,估计也被安排和未婚妻培养感情了。

郭络罗明玉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的琪琪格姐姐?

胤祯聪明

郭络罗明玉我还以为要等到选秀前两轮过了才有定论呢?

十四今日难得放松,一来皇帝已经跟德妃说定了郭络罗明玉为他的嫡福晋,毕竟是自己求来的,如今得偿所愿,自然高兴;二来明玉今日也是难得的心平气和,没有和他争锋相对,聊起来自然轻松许多。

胤祯我还以为你知道呢,选秀选的是德才兼备的女子以充后庭,但皇子们的嫡福晋却不会这般草率,毕竟这些人大多出身望族,早早便从宫里求了得力的嬷嬷入府教导贵女们,皇阿玛总是要有所考量的

胤祯早早得了专人教导的格格,想要装过选秀的那一两个月,其实很容易,但皇家却不能只看那两个月她们表现出来的就相信她们的为人和性格

胤祯太子妃的几个候选人,皇阿玛可是早上那么五六年就通过这些教养嬷嬷在考校了,既是培养也是考量。

他们其余的皇子阿哥虽然不比当年太子爷得皇帝看重,但总归也是亲儿子,尤其是太子越来越被皇帝忌惮的现在,皇子福晋也是有可能再往上成为一国之母的,就算只有一丁点的可能,皇帝也不会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歪瓜裂枣。

郭络罗明玉原来这样严谨的吗?我还真以为就看那两个月的表现呢,或者说只要到了殿选,基本上都是靠的家世和眼缘

毕竟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基本上就是皇帝给一个候选人名单,然后秀女住在宫里的那一个月妃子们会邀请一些合适的秀女到宫里说话,也算是实地考察,看看人,方便在皇帝给的几个候选人里选一个较为喜欢的。

郭络罗明玉毕竟一届秀女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出挑的,都是名门世家之女,教育水平按理来说应该都差不多,进宫,进皇子府,进宗室府邸,对皇上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明慧是个例外,毕竟安亲王府的权势对康熙皇帝来说的确是有些如鲠在喉的,毕竟皇帝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风声,说顺治帝当年以诸皇子年幼,怕他的政令半路折戟,曾经动过心思要让安亲王岳乐继承帝位。

可惜名不正则言不顺,朝臣不同意,孝庄太后也不同意,最后登上皇位的是八岁稚龄的康熙。

至于是不是真的谁又在意呢,反正皇帝为自己打压安亲王府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虽然只是几句流言,但谁都不敢为安亲王府在康熙一朝遭受到的打压据理力争。

这种事关帝位的事最是要命,谁都不敢掺和,也理解皇帝的介意,若是其他事情还能讲理,可这种事他不讲道理。

讲的是成王败寇。

但这事在明玉看来不过是无稽之谈,顺治又不傻,他有妻有子,要是他儿子当不上皇帝,最终也就是一个死,最好也不过是无嗣,以古代人对后代的执着,怎么可能会办这样的蠢事?

不过是岳乐这人做事太过周全,皇帝找不到发落打压他的借口转而另辟蹊径罢了。

胤祯皇阿玛总有他的考量,何况哪里就都一样,同一家出来的姐妹性格,处事都不会一模一样,何况是不同家族出来的秀女呢

天色慢慢黑下来,街上人越来越多。沿街望去,两边的灯看不到头,犹如星海。衣香鬓影,喧笑不绝。

胤祯看身边路过的女孩子都提着灯笼,拿胳膊碰了碰明玉的手肘

胤祯你喜欢花灯吗?

明玉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是直男,人家情商高的,要不就是搞好几盏好看的花灯让女孩子选,要不就是自己直接送一盏,像他这么问,不是让女孩子尴尬吗?

明玉歪头看他

郭络罗明玉若是我说喜欢呢?

胤祯那我们就去选一盏你喜欢的灯拿着,算是过节

郭络罗明玉那不喜欢呢?

胤祯反正今天街上明亮得很,也不缺咱们这一盏灯火

明玉噗呲笑出声来,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郭络罗明玉强,反正你总有理

胤祯被她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挠头道

胤祯那你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郭络罗明玉这样吧,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一起过节,总要留些什么作为纪念的。等会你选一盏你喜欢的,我选一盏我喜欢的,互相交换着送,怎么样?

明玉抬头看他

郭络罗明玉若是以后有缘呢,我们就能一同赏自己喜欢的灯;若是无缘,反正不是自己喜欢的灯,必然也不会时时拿出来观赏,也无所谓什么睹物思人,不是正好?

胤祯愣了愣,他看着眼前这张还带着些许婴儿肥的小脸,声音带着些许微哑

胤祯

说完,两人便又继续若无其事地沿着街道上猜灯谜的摊子继续逛,说句实话,在外头的花灯图的就是一个新奇趣味,喜庆应节,不然内务府也不用特意花钱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的皇商为皇宫特制宫灯,但明玉本身却更喜欢民间的这种随性,毕竟宫里的东西再好,也不由得你说喜欢就是你的,做主的那个人是皇帝,是太后,是宫妃甚至内务府的总管。

但在外面就不一样了,喜欢哪个就拿哪个,甚至不喜欢了送人或者丢弃都随自己的意愿,没有人会因此说不合规矩,也不会惹来上位者的不满。

【毕竟宫里头普通的东西总是千篇一律的,毁了也就毁了,但值当一句被皇帝赏赐的东西不管是不是真的很珍贵,都是不容得轻易损坏的,毕竟一句御赐都够人喝一壶的了。不能随心所欲的玩弄,再好看也添了阴霾。】

最后两人各选了一盏鲤鱼莲花灯,不过一个是金色,一个是红色罢了,这种可可爱爱的造型,一看就不是直男的菜,不过两人都没有在意这个,毕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面谦让女方的喜好,投其所好,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胤祯能哄得德妃多年来偏爱他这个小儿子,就更不会拿这样的事情邀功了。

但总归比只顾着自己的直男癌来得让人欢喜。

明玉拿手指点了点胤祯的胳膊,指着酒楼临窗位置上的两个人道

郭络罗明玉那不是十三阿哥吗?

又指着绿芜道

郭络罗明玉看那一身打扮铁定是汉家女子了

明玉只当自己不知道她的出身,如今满蒙当道,汉女不能参加选秀,绿芜就算出身清白入了十三阿哥府也不过是个侍妾,连个格格名分都不能得到,十三阿哥就不怕十三福晋狠起来将人灭口了?何况绿芜出身贱籍呢?

还是说他吃定十三福晋不敢?

胤祯这我也不知道十三哥在外头还有这一出啊。

郭络罗明玉按理来说你是十四,十三阿哥的婚事应该也初步定下了吧,他这般明目张胆的带人出来,是对十三福晋的人选不满意?

胤祯愣了一下

胤祯额娘应该说了的吧,我到永和宫之前额娘刚刚见了十三。

敏妃在世的时候一直只有庶妃的名分,没有资格养育皇子,虽然德妃有自己的孩子,不介意十三和生母接触,但总归二人之间是有养母养子的名分的。敏妃去世之后也继续由德妃代行母职。

当然,这和敏妃是否在世并无关系,清宫讲究的是生恩不及养恩大,就算如今八贝勒的生母良嫔已是一宫主位,八贝勒入宫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往惠妃的延禧宫请安。从名分上来说,他先是惠妃的儿子,再是良嫔的儿子。就算有一日惠妃失势,良嫔越过惠妃高升也是一样的。

而皇帝在有关皇子的事情上也是选择和养母商量,生母处大多是结果出来后告知一声,毕竟出身决定了大部分的眼界。所以明玉毫不不怀疑十三已经知道其婚配的消息。

明玉眼神不善

郭络罗明玉听说你和十三阿哥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郭络罗明玉那是不是有一天你看我不顺眼了……

后面的话没说吗,但只看明玉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酒楼那边,便知道其中的隐晦之处。

十四没想到这把火居然还能烧到他的头上,胤祯头皮发麻:十三啊十三,你简直是害死我了。

赶紧哄人

胤祯怎么会呢?十三认识那姑娘在前,和指婚那姑娘可没见过

胤祯我们就不一样了,不然你当我有那么多闲工夫陪女孩子逛街么

明玉也就是借机闹一闹,免得胤祯当自己嫁了人之后就会委曲求全,赞赏的看了他一眼

郭络罗明玉算你识相。

两人略过酒楼继续往前走,好在他们和老九约定的地方还有一段路,不然在酒楼遇上了多尴尬。

到了包间,老十带着琪琪格果然已经到场了,胤祯小声跟明玉解释道

胤祯待会耍狮舞龙的就从底下过,坐在这里看,既清楚又不挤

这也是人流慢慢往街边各处店铺处汇集的缘故,至于成了亲的各位阿哥,这样的日子一般都是在家里和妻妾设宴,以示团圆。

至于饭后出来赏花灯,正妻感情没到那一步,小妾不方便带出来,免得隔天一个宠妾灭妻的罪名就压到头上,扫兴。

老九因为今日有事要忙,他的好兄弟老十又要忙着和未婚妻培养感情,为了避免形单影只,被当成小可怜,便也带着九福晋出门了。

对此,九福晋还是很满意的

万能角色董鄂氏:他又不是出去外面鬼混,陪不陪着我又有什么打紧。何况,嫁了人的女子外出总是颇多顾忌,我能出来,还有什么好委屈的。

又指了指隔壁包间,带着些许甜蜜的笑意

万能角色董鄂氏:我娘家哥嫂也在隔壁呢,刚刚他们一直陪我说话呢,也是狮舞龙快要开始,这局子好歹是九爷攒的,他不在,我陪陪表妹们也是应当的

对于老九这个表哥的情商,明玉还是赞赏的,虽然他今天做这一切并不是出于对九福晋有多么爱重,只是处于丈夫这个角色该有的礼仪周到,反正随口吩咐一声,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但至少,他有意识到要为这份夫妻关系用些心思,不让对方在人前尴尬,又用对方的娘家人讨了福晋的欢心。

在明玉看来,老九这个人虽然有千万个毛病,行事也狠辣,但他是有契约精神的,对于自己人护短的很,对于外人也不会轻易动恻隐之心,当然,他觉得对方有利用价值的情况除外。

狮子耍得不错,龙也舞得很好,不过在场的诸位,真正看进去的大概只有几个女孩子了,毕竟他们这些作阿哥的,除了在上书房读书那段时间,什么时候都是不缺乐子的。

更令明玉开心的是,琪琪格和老十这个憨子明显很有话聊,毕竟男孩子嘛,哪有不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的,偏偏这些都是琪琪格的强项,老十在康熙的教育下,也不妨多让。或许他们之间还没有培养出什么男女之情,但只要老十不排斥琪琪格,两个有心之人总能将日子过到一处去。

马车停在安亲王府门口,多博和十四也下了马,明玉扶着多博的手下了马车之后,从素心手中接过自己的那盏红鲤鱼莲花灯,笑着递给胤祯。对方接过之后也递来一盏金色同款的,叮嘱道

胤祯选秀的事情你不用担心,额娘已经安排好了,肯定不会叫人欺负了你

明玉看着胤祯,眼里明晃晃都是笑意

郭络罗明玉嗯,劳德妃娘娘费心了。也谢谢你

拿着金色莲花灯的双手也微微抬起,映着灯火,一时竟颇有一种月下美人的动人心魄。

胤祯在明玉的注视下整张脸慢慢红到了耳根,愣愣的,完全没有平日里的机灵。

明玉虽然不指望能在这个时代得到一份能久经岁月考验的爱情,但趁着对方刚开窍享受一番两情相悦的情爱之美感觉也无妨。

都说男人对于初恋总是很难放下,自己既然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试试呢?

郭络罗明玉我先回去了

胤祯

才过正月,户部已经下达了二月初八选秀的旨意,因为每日只看两个旗的秀女,所以秀女们倒也不显得忙碌,至于说验看身体这一关,因为有宫内娘娘们的关照,明玉自己又有银钱开道,倒是很快就结束了,并不觉得难捱,反正就算介意也不能幸免,都是女人,只能自己想开些了。

明玉和若曦,琪琪格分属不同的旗籍,无论是一选,复选,还是在宫里居住的一个月居然都没碰上人,只有各宫嫔妃召选秀女说话的小茶话会才有机会见多那么几个人。

虽然四爷还是请了德妃在宫里关照一番若曦,但十四更是德妃的心头肉:额娘,她和八哥两情相悦,留在咱们宫里也是敌我不明,还不如直接将人赐回八贝勒府,反正八哥府里已经有一个马尔泰侧福晋了,马尔泰将军那儿已经和八哥扯不清楚关系了,多一个本家的侧福晋或者格格也不过维持原状罢了。

嫔妃德妃:也是,没了她,老八那边皇上要是再补偿他一个满洲八旗的贵女,咱们岂不是得不偿失?只是你四哥难得求我,……

胤祯虽然我和老四关系并不算很好,但也不想他头上戴绿帽。何况,他只是求您不要让马尔泰格格在宫里受苦,八哥待马尔泰格格向来不错,是难得的良配,二人又有情分,您这也算是完成了他的托付

而惠妃那边,自然也不想马尔泰将军这股势力被分薄(这里秀女大选只有四种结局:入宫为嫔妃,赐婚,留牌子下一次再选,落选回家自嫁。并不存在留宫成为女官这样不伦不类的结果。),但马尔泰将军已经有一个嫡长女在八阿哥身边当侧福晋了,惠妃觉得为若曦浪费大阿哥府的一个侧福晋名额不划算。

而八贝勒府的明慧也终于知道自己的丈夫对若曦的心思,倒是那嬷嬷苦心劝道

宫女那嬷嬷:福晋,总归求而不得才念念不忘,轻而易举到手的东西,怎么会珍惜?何况您肚子里的这一胎十有八九是个男孩,您已经有了依仗,又有名分在,这府里谁也越不过您去。

宫女那嬷嬷:与其来一个不知根底的,这个若曦眼看着和侧福晋的关系很是要好,可她嫁进来却不能为爷们带来任何利益(毕竟若兰已经嫁进来,八贝勒能在马尔泰家得到的政治资源已经得到),八贝勒爷离不开您,岂不是更好?

而惠妃也觉得这样正好,虽然老八是老大的好小弟,但总归是皇帝的儿子,她也担心将来自己和儿子被养子反噬了,将若曦赐给老八既能防止他们这一党的资源外流,不用浪费儿子身边侧福晋的名额,还不用担心老八手中的资源再次增加。简直三全其美。

又是老八自己求的人,在皇帝那儿自己还是个好养母,一举数得,惠妃对此很是满意。

于是兜兜转转,老八自己也愿意,皇帝便将若曦赐给老八当了另一个侧福晋。

虽然皇帝的意思,马尔泰家已经出了一个侧福晋了,马尔泰将军的功劳用不上两个侧福晋的名额作为酬劳,但老八不想委屈若曦,皇帝便也允了。

同时,皇帝也担心一家两个马尔泰的侧福晋,又都是老八的心头爱,会让八福晋难做人,便又赐下不少东西给八福晋作为安抚,也是肯定她作为当家主母的地位。

上一章 3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最新章节 下一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