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Date
声学部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
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
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振动时,唱针随着划过
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氏成电信号通过
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
原声音。
要点诠释: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知识点三、声速 回声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NO.
Date
·2.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要点诠释:
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
中,我们说的是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2s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
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其至穿过隍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
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强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
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
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
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知识点四、人耳的构造
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2)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
(③)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
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知识点五、骨传声
1.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
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2.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知识点六、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以及其他特征也就
NO.
Date
3.
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典型例题]
类型一、声音的产生
1.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A.扬声器播昔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答案]C
[解析]选项ABD中分别把不易察觉的发声体的振动,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泡沫的振动、
溅起的水花、被弹开的球,所以ABD达项都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C选项中抽出空
会铃声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送项符合题意。
[点评]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等效转化法”来感知。
如:说话时虽然着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
桌面在振动,但是可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体,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昔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