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馨夙集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七组邀请驻站  宫斗宅斗女强     

第三十四集:皇后,德妃

馨夙集

徐文举都还好说,被一道圣旨召回京师,虽然显得突兀,不过,好在皇后还是曾听闻过此人,年轻才俊,见识非凡!傅国公举荐拉拢于他,也算是人之常情!

但是,另一个被傅国公举荐的雁门八品关督尉:亮子。此人的升迁,提拔之路,就处处透着诡异离奇,显得十分扑朔迷离!

一篇履历简略得完全不知所云!出身不详,实名不详……皇后细读了两遍。发现,除了一个现年十八可以详细。貌似其它,都如云里雾里。

皇后心中盘算着,傅国公举荐亮子。无非两种可能。要么,就是傅国公在军中,无意间发现了此人。动了惜才之心,所以,才举荐拉拢,日后,好为淳王所用。

不然,就是傅国公早有谋划。一直都准备在军中,为淳王分府后铺设出路。倘若,事情果然如此!那这个淳王,对太子和信王之争的分量,就得重新审视一番了。

一个手握重兵的亲王,无论偏向哪一方,都足以旋乾转坤,改天换地!转念一想,如果淳王也参与进来,争夺储君之位。试问,太子有实力,能轻松稳压信王和淳王吗?

皇后心中正自忧虑,有宫女来报,皇上去了西宫偏殿。这里提一嘴,这个西宫偏殿就惯指,那些刚进宫的秀女,才人住的地方。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总往返几个正主宫殿,时间长了也腻味。所以,这个西宫偏殿其实,也就是皇帝找找新鲜感的地儿。

宫女刚退下,又有人来报,喜总管来了。这喜总管,自然就是丰咸皇帝的贴身太监,兼大内太监总管,忠喜。

忠喜历经两朝,走得路子,都是扶保正统。所以,自从皇上册立了储君太子,忠喜,自然而然就成了太子的铁杆忠仆。

忠喜给皇后见礼之后,屏退了左右。就将皇上已经允准傅国公举荐,由淳王领兵,前往东地会的消息,告知了皇后!

也解开了皇后心中的疑惑。将傅国公举荐徐文举为监军,亮子作先锋将军,乃是为了打消三方势力,顾忌我北朝大军之事,详细说明。

忠喜说完之后,便立即告退!原本祖制宦官与后宫都不得干政。只是这个太子的英明神武,他实在有些不如人意,忠喜心中也只能徒叹奈何!

皇后心中同样如此,此时虽然疑惑尽消,但是却忧心更甚了!反复思量,总觉得傅国公举荐这两人,目的绝不单纯!

于是,找来了心腹之人,将今日早朝经过详细说明。当皇后得知皇上,因为太子同信王,争执出兵该救东地会,还是出兵该剿东地会,而龙颜大怒,拂袖离去时。

皇后闭目仰首,咽下了满腔的苦楚难言。心中早已明白,太子,这是又中了信王的阳谋算计。

皇后恨恨骂道“好一个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竟然用此自损八百,害人一千之计,来拖我儿后腿!”

同时,皇后在心中,也恨铁不成钢的想道,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出兵东地会,不论是剿,是救?于北朝皆是弊大于利,自己这个儿子,竟然都看不明白。

居然,还蠢得要因此去同信王争吵!真是废物点心一团,烂泥扶不上墙。皇后都不经自嘲 ,自己费尽心机将儿子推上储君之位。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如此局面,自己这个儿子,一国储君,正位东宫,却抓不住关节,时机。究竟是太蠢?还是太嫩?只要打消三方顾忌,使三方势力全面开战。于北朝不就是天大的好事吗?

白白便宜了傅国公,还被傅国公生生搬回了一局,让淳王得了此机会,能在军中立足。待到淳王回来之时,可想而知,一个分府亲王,还手握重兵,何其尊贵!届时,只怕是贵为太子也要礼遇三分。

皇后心中怒急归怒急,但是事已至此,再去深究太子,却也无济于事。还是得赶紧想办法,先帮太子做了补救才是正道!

皇后冷静细思,太子处理发兵东地会之事,失了先机不假,却也,并非就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至少,傅国公举荐的先锋将军:亮子,此人就是一个明显的破绽。

一应不详,兼领先锋军机要职,皇上心中未必就没有疑虑。拿此人做足了文章,至少,领命监军的徐文举就未必能胜任。

最好,能把淳王也留下,只要不让淳王涉足军事,那么,即便傅国公有泼天的心思,也全都徒劳白费。

召来心腹,就另其给太子传信。让太子连夜进宫觐见皇上,并把发兵东地会的关键,在于打消三方势力的顾忌说明。

又着重强调一遍,一定要在领军的主帅,将领,及监军身上下足功夫。如果能保举自己人担任最好,如果不能,也绝不能放任淳王立足于军中,长成气候!

皇后这边传信之人,前脚出了坤宁宫,去往东宫。慈德殿那边也有了动静。去信王府上传信的小太监回来,把信王分析淳王动了争夺储位的心思,禀报给了德妃。

德妃也从另外一则消息中,证实了淳王的确在谋划争储。暗自赞赏自己这个儿子,心思还是灵敏,见解也独到精准。德妃同样得到消息,傅国公举荐淳王领兵前往东地会。

正在为淳王领兵之事,计量信王的得失!客观来说,在太子没有倒下之前,淳王动了争储之心,于信王是有好处的。至少,淳王首要的目标也同样是搬倒太子!

在这个问题上信王和淳王,其实,可以算是攻守同盟的关系。但是,太子本不足为虑!不然,何以今日在朝堂之上,被信王略施小计,就方寸大乱。竟然还当堂和信王争论,出兵东地会是救?还是去剿?

想必满朝文武,不乏心思灵敏之人,早已经看出来,这是信王故意与太子争论。让堂堂东宫太子,当众成了一个笑柄!

不过,信王这心迹漏得太明显,怕也未必就没人,来给信王冠上个歹毒阴险的名声。德妃同样对信王不择手段,怒火中烧。

也自思索自己这儿子!如何,就学不会正大光明四个字。手段总是倾向偏锋阴诡。以信王如此心性,就算执中枢辅国,尚不能胜任,何况是掌天下权柄!

万一,让淳王借机成了势,淳王可就未必如同太子,一样废物,草包。特好对付,相与。德妃一边思量着,该如绞正信王心性上,失了德行的问题?

一边也仍在权衡不定,是该打压淳王,还是推波助澜一下,或者任其自然也行!

本来心中没有拿定主意,却刚好有小宫女来禀报。颤颤巍巍,吞吞吐吐。将信王和太子两人,在沐风斋门前堵住傅婉清之事,详细说给了德妃。

德妃立时勃然大怒,气得直接摔了杯子。心中直骂信王糊涂,愚蠢!尽学些下三滥的手段。争储之路固然血腥残忍。但是,倘若不能守住心中一片赤纯。

德位不配,必有灾殃!古往今来。哪一个靠阴谋诡计夺取储位,继承大业之人,能有善终?原因,不正是因为心中一片赤纯,被曾经的手段阴暗,侵蚀腐化。最终,成为永远不能除去心魔。

心魔再被权利加持,就成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戾气。一个人,心中有了戾气加身,尚且滥杀无辜。

何况,九五至尊,倘若心中沾染了戾气,夺来手中的权柄,那就不再是江山社稷,而是杀人害己的祸根凶器!

德妃心中大骂信王无知之余,对淳王领兵之事,也无奈有了定计。信王和太子去堵傅婉清。几欲强行让淳王站队。

如今,淳王争储之心已明。与信王和太子就绝不会再有转圜的余地。势在必行,必须在淳王没有得势之前,先彻底将淳王打压下去。

念及此处,一边叫了人去给信王传信,让信王即刻进宫面圣,力荐自己心腹去领兵前往东地会。对于信王的才智,德妃倒是十分放心。何况傅国公举荐的先锋将军,本身就破绽百出!

只让信王务必全力弹压,绝不能淳王领兵。另一边又派了麽麽出宫,为信王去堵傅婉清,失了德行一事。带着家法去严惩于信王!

(本章完)

上一章 第三十五集:贵妃省亲 馨夙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六集:贵妃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