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太子和信王的党羽,分别都早有得到两人的授意,整个早朝时间,都在口诛笔伐,一个焦点人物。那就是雁门关的八品校尉:亮子。
亮子自接到圣旨,就马不停蹄,从雁门关星夜兼程,赶赴北朝京师任事。于昨晚深夜赶到了顺天府,眼皮没合一下。洗净风尘,就来参与早朝,交旨陛见。
原本一些不知内情的朝臣,见人堆里面,突兀的冒出来,亮子这么个半大孩子,长得倒是英气十足,还有一股子,铁血杀伐的气势逼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十七八岁,一个半大的孩子,八品的官衔,还是军职。都不如丰咸皇帝身边,随便一个带刀护卫的品阶高。竟然,手捧圣旨,看样子却是来交旨的。
未及这些个不明所以的朝臣,打听清楚,这位少年,究竟是那家王公贵族的小公子?小侯爷?出来历练?丰咸皇帝又牵手淳王,同乘一副銮驾而来。
一众文武行过大礼之后,事情都就立刻水落石出。亮子于满朝文武末尾。高举圣旨,按他这官衔品阶,若不高举着圣旨,亮子那官阶,品级,压根就没资格参与朝议。
交旨道“雁门关校尉:亮子,奉旨交差!”话毙,亮子就五体投地,拜倒在地!丰咸皇帝没看亮子,一眼扫过满朝文武。看每人的各种反应。
其实,亮子奉旨赴京任事,就是点他为出兵东地会的先锋将军。这消息!至少,在权贵的核心圈子,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丰咸皇帝一眼看到,军机大臣:何启光和内阁首辅:苏匀仿两人满面肃然,太子和信王更是跃跃欲试。就知道今日提拔亮子之事。恐怕,不会来得很平顺!
心之所想,就看向了傅国公,见傅国公倒还镇定自若,似有成竹在胸。丰咸皇帝心里,仿佛凭添了那么一二分安然。
点这个亮子做先锋将军的事情,丰咸皇帝先有允准于傅国公的举荐。后又因太子和信王争论不休,丰咸皇帝一怒之下。拍板,说过人选已定!如今召回来一个半大孩子,让丰咸皇帝有些意外,但是,出兵东地会之事,迫在眉睫。
他又从未做另外打算,故意选择性的把亮子忽略掉,目光投向满朝文武身上。放眼一看,顿时只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心里也只希望,傅国公是早有成算,千万别让朕来替你善后才好。毕竟,这个亮子实在太年轻了。升任他来做这个先锋将军,就连皇帝自己心中,都略显底气不足。
丰咸皇帝迟疑不决间。傅国公就出班启奏了!“皇上,臣举荐雁门关,八品督尉:亮子,为发兵东地会的先锋将军!”傅国公此言一出,瞬间满堂惊愕哗然之声不断。
丰咸皇帝撇了一眼傅国公,心下有些狐疑;这老头把话直接挑明,面对满朝文武对他举荐的亮子,一片质疑之声。他究竟是有成竹在胸?还是根本就在虚张声势?
果然,不给丰咸皇帝思虑时间,太子首先就跳了出来反对道“出兵东地会,如此事关重大,岂能草率。先不说,这个亮子年纪尚小。光凭一个八品军职督尉,他有何德何能胜任,三军先锋一职?还请父皇三思!”
太子刚一表态,太子党的军机大臣:何启光立即附和道“一举提拔八品校尉,直接升任三品先锋将军,自本朝开国以来,就从未有过如此先例。”
傅国公闻言,立即反驳道“太子,何大人,二位有所不知。亮督尉虽然官职微末,但是其军功,却彪炳累累。随便摆出来两件,就能让我等老将汗颜无地!
前年,亮督尉帅兵三百,苦战三天三夜,全歼南平大军三千八百余人,此战之后,南平天国军中,就留下一个不敢招惹的传说!也给亮督尉冠上了“雁门关小阎王”的称号。
再加上去年亮督尉率部,于一夜之间,尽数剿灭了,东地会分布在雁门关的十一处分舵!今年又欧兵,把西莲教在雁门关的据点,一一全部拔除干净。如此功绩,何人能及?”
话毙,傅国公扫视满朝武将,只见个个都满面潮红,羞愤难当!太子一党竟全都被挤兑成一个哑口无言。
丰咸皇帝见傅国公占了上风,自然而然,顺水推舟道“果然英雄出少年,赐,亮爱卿平身答话!”亮子,大礼谢恩之后,才站起身来,等着丰咸皇帝问话。
丰咸皇帝道“亮爱卿即能把雁门关,三方盘踞已久的势力,全部清剿干净。想必,派你做先锋将军,发兵东地会,你也能在东地会再立奇功!”
亮子正要答话,信王却抢先一步。道“儿臣以为不妥,还请父皇三思,亮督尉在雁门关战功赫赫,能胜任先锋将军一职,无可厚非!
但是,想必父皇也知道,亮督尉在雁门关时,就与三方势力宿怨不和。派他做出兵东地会的先锋将军,恐怕,会导致我北朝大军,置身险地!”
这话倒是提醒了丰咸皇帝。派淳王领兵前往东地会,原本打的就是坐收渔利的算盘。而亮子又和三方势力都有过摩擦,眼下看来,派亮子作为先锋将军,去东地会,似乎,还真就有些不妥。
亮子这一去,或多,或少三方势力,都将会严加防范于北朝大军。丰咸皇帝摸着下巴,心中权衡利弊,正有那么些拿不定主意。
傅国公又出班奏道“臣却以为,此时没有任何人,能比由亮督尉来做先锋将军,前去东地会更妥当!”
丰咸皇帝不解,傅国公尽量隐晦,当然,不能把北朝大军,此去是坐收渔利的目的,给挑明了!奏道“亮督尉于三方势力,都有一种无形的震慑之力!有此震慑力,我北朝大军在东地会,则可进退自如!”
丰咸皇帝眼前一亮,心下顿时翻转过来。对呀!这个亮子与三方势力,都曾有过敌对。派他领先锋将军一职去。就可以明目张胆,甚至,三方势力还会主动的想法,不让北朝大军靠近战场。
被傅国公这一提醒,丰咸皇帝就再也管不了,太子党和信王党羽的七嘴八舌,全是反对附和之声。乾纲独断,直接将亮子提拔成了,代理三品先锋将军一职。并且拍板决定不日,就由淳王率领北朝大军前往东地会!
在一浪接着一波的沸议哗然声中,伴着公鸭嗓子“退朝!”一众文武三呼万岁,早朝就此散去。太子和信王都一样。都对傅国公今日在朝堂之上的表现,感到震惊不已。
想不明白,从什么时候,这个以往参与早朝,其实,就是来打盹儿的老头。怎么突然之间,竟变得如此犀利?非但,给淳王在军中,谋得了一条出路。
现在,看来,连党羽也在日益培植。最后,丰咸皇帝提拔的监军:徐文举。明显也是傅国公举荐的,
桩桩件件,可谓是办得滴水不漏。难不成,这个老头以前都在隐忍。就是为了等到淳王分府的时候,再来个一鸣惊人?
难怪,太子和信王想不明白。就连傅国公自己都想不明白。他就按季风交代清楚的话,在丰咸皇帝面前那么一说,好像就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傅国公心情大好,意气风发。迈着四方步,悠哉悠哉回到府上。还没进门儿。顿时,心头就一阵无奈感,油然而生!天呀,我是造的什么孽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