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为了“新闻理想”,依然值得吗?
树懒姐姐
各位小可爱你们好,欢迎收听职人访谈室,在这里和你分享真实又有料的职业故事。我是树懒姐姐。今天来到我们访谈室的嘉宾是郭维老师,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记者,郭老师和大家可以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郭老师:升学ewt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郭维,很开心能够来树懒姐姐的访谈室。
树懒:大佬能来是我的荣幸,那我照例先和大家来介绍一下,郭老师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先后任职于《羊城晚报》《新周刊》《财经》等知名媒体,做了6年调查记者之后开始转型做品牌公关相关工作,目前在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担任品牌公关负责人。这么介绍你OK吗?
郭老师:哈哈哈,当然OK。
树懒:今天很感谢你愿意来,我就直接开始问啦,像你之前做记者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郭老师:要回答你这个问题,可能要先简单解释一下,记者分很多种类和条线,按媒介分的话有广电记者,网站记者,还有我这样的纸媒中的文字记者等等,而文字记者也会按各自的领域分,比如娱乐记者、商业记者、调查记者这些。
树懒:不同领域的记者还不太一样是吗?
郭老师:对,大家关注的领域不一样,媒介不一样,工作会有挺多不一样的,像娱乐记者可能就要经常看综艺,商业记者要经常跑发布会之类的,不过记者的工作有一个核心共同点,就是大家都是要找到值得报道的事情或人物,通过案头研究、人物采访、现场调查等方式,出产成一篇报道,它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文章,并且期待这个报道被更多人看到,并发挥一定的社会价值。
树懒:那你能否描述一下你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
郭老师:其实每一天都不太典型。因为我们不需要坐班,只需要每个月按时完成稿件就可以,所以每一天是我们自由支配的,也充满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新闻就注重一个新字嘛,可能你还在睡觉就会接到电话,说某某地方出事故了,就得连夜爬起来马上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树懒:听起来是有很多突发状况,还挺有意思,挺刺激的。
郭老师:非常多突发事件 ,而且你要和同行比报道速度。所以我一天中可能上午还在出差路上,下午就在某个陌生酒店里写稿,明天会在哪里会有不确定性。
树懒:那我比较好奇,你当时为什么想做记者呢?
郭老师:我觉得还是因为我对新奇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通过采访和调查去接近真相。另外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自由一点,不想过朝九晚五的那种生活,而大部分记者是不需要坐班的。而且当时也年轻嘛,还是有很强的新闻理想的,特别是在中传这种学校,身边的人都还挺有新闻理想的,你会受到影响,会觉得可以靠自己的报道来影响和改变一些事情。
树懒:确实,很多时候你的一篇稿子能够有10w+,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很多人。那我想知道,对于记者这份职业里,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郭老师: 我最喜欢的可以说是两种时刻,第一种是还在调查过程当中,当我不断深入了解、采访调查了解一个事情和一个人的真相的时候,我常常会看到人性很美好的一面,会给我很多感动。第二种时刻,就是当我的文章发表后,对于具体的事件和人有正面影响。
树懒:你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郭老师:比如早年我去湖南邵阳调查一个学生沉船事件,我的报道出来以后,帮助学生家长了解了更多事实的真相,抚慰了那些家长和孩子的情绪,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具体细节可能就不太好透露了。总之帮到了他们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
树懒:这种确实会很让人有成就感。那这个职业里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地方?
郭老师:也有,那就是我辛辛苦苦写了一篇稿子,最后种种原因发不出来,还是挺无奈的。
树懒:了解。我一直觉得你是非常热爱记者这个职业的,为什么后来还会去企业里做公关了呢?
郭老师:你要听理想一点的版本还是现实一点的版本?
树懒:成年人当然选择都要听。
郭老师:理想一点的版本就是做旁观者做久了,有点累了,我还是挺希望能进入到一家不错的企业,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商业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
树懒:那现实一点的理由呢?
郭老师:现实就是,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媒体确实会有一点衰落。一直做记者的话,薪资上的涨幅还是跟不上企业公关的。这和记者的薪酬结构有关系。
树懒:记者的薪酬结构是什么样的?
郭老师:一般是底薪+稿费这样的模式,你写得越多,稿费越高,所以刚入行的时候,如果你能写,其实收入比同龄人可能还高一点点。而随着年龄增长,你写的稿子未必能比年轻人多很多,薪酬增长当然有限,这是和其他行业可能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树懒:记者的薪资怎么样呢?
郭老师:其实不同的媒体差异真的挺大的,没法比,因为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的。商业媒体可能待遇会好一点。非要算一个平均数的话,在北京,本科生毕业之后大概是7千到1w,工作1、2年可能是1.2w-1.5w。
树懒:其实薪资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同学来说。
郭老师:对,而且其实薪资并不是记者这个职业主要的吸引力,更多的是记者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很多能力的成长,你也会写下很多优秀的作品,靠作品和能力说话,还能积累很多优秀的资源。这一点你应该也有体会到,比如你能接触很多很优秀的行业大佬,和他们可以平起平坐地对话。
树懒:对。这些资源可能在早期不能通过钱来衡量,但长期来看是很宝贵的财富。
郭老师:嗯,对年轻人要目光长远一点。
树懒: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比较适合记者这个职业的呢?
郭老师:我觉得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个,你要有探寻真相、探索人心有强烈的好奇心,我觉得这个特别特别重要,你的好奇心越强越好。
第二个,你要擅长与外界打交道,因为有很多的采访,你需要大量的与人互动。
需要和人和信息打交道,善于和外界打交道。
第三个,就是你要对写作和表达有兴趣,不过我觉得写作还是可以训练的。
树懒:嗯,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点,就是得抗压能力比较强,因为要经常处理突发稿件。
郭老师:对,抗压能力是挺重要的。不过如果做深度特稿,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话,其实压力会稍微不太一样一点。
树懒:那对学校专业这些有没有什么要求?
郭老师:这个职业它对你的专业并不会限定死,还是看能力。学历的话一般还是要本科或以上。你学心理的,你也能做记者呀。
树懒:求不黑!其实你刚刚有提到,做记者久了薪资上涨空间不大,那我想大家都比较好奇,那记者之后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是不是都去做企业公关了?
郭老师:年级大的记者如果继续留在媒体,那ta就会去做编辑,或者从事管理岗位。如果不想留在媒体,很多会去创业做自媒体,比如这些年很火的大号,你去看看一些明星企业创始人的经历,很多都是传统媒体出来的。当然还有你说的,不少记者会去企业公关,这个不能说是最好的转型方向,不过确实是比较典型的,收入和职业发展会更平稳一点,也能利用到以往的经验和媒体和人脉资源。
树懒:对于这个职业感兴趣的同学,你会有哪些建议呢?
郭老师:其实我觉得现在媒体形式变得非常多样,也比较碎片化,你写个公号、拍个短视频发布其实都是一个自媒体,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书、看看媒体报道,同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尝试着产出一些内容,写作、拍视频都是很好的尝试。我觉得零零后对于现在各种传播手段和形式,都是非常有感觉的,我很看好。
树懒姐姐:好的,非常感谢郭老师这么耐心的分享。
郭老师:我还想补充一句,其实同学们只要保持.保持对新鲜事物、复杂人性、多变世界的好奇心,并且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很棒的记者。
树懒:哈哈哈,非常棒的金句。相信大家对于记者这个职业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这次就先聊到这里。谢谢郭老师。
郭老师:不客气。
最后预告一下,下一期节目我们要聊的职业是:商业分析师。听说他们不仅高知高薪,而且常常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还能预测行业未来,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距离高考还有2天,我可以做些什么?
阿米
亲爱的同学们:
这里是“人生旅途”幸福自由号列车。很高兴地通知您,下一站——高考毕业站就要到了,两天后我们就将迎来成人后的第一个大站。
在到达之前,温馨提醒你,还有一小段“陡坡”需要注意,那就是两天后的高考。
不知你是否记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我们感觉紧张的“路段”了。在过去的旅途中,我们曾经历过初升高的考试路段,小升初的考试路段,以及各类才艺类晋级考试路段,这些在当时感觉异常凶险的路段,如今想起来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吧。收获的知识才艺都转换成了我们今天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能力让我们在高中阶段更加从容和稳定。
从初中站驶向到高中站以后,我们发现这一路三年来学习的科目内容更多,要求的掌握程度也更高了。需要花费比初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复习、备考,这些原本我们觉得在初中已经达到极限的状态,在高中竟然真的得到了升级。在这里,特别想要表达我们“人生旅行”列车对大家的认可和赞许。这三年,你们真的很棒。
当然,旅途中迷茫、害怕、疲倦的“阴雨”、“颠簸”时刻也一定是无法忘怀的。迷茫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经过努力能否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无法达到,这么辛苦是否还有意义?害怕的时候,我们担忧未来有什么样的路可以供自己选择,似乎考试就是人生幸福的宣判官?疲倦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睡觉,没有太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似乎每天都是试卷试卷试卷?哦,人生旅途列车迎来过无数这样的乘客,非常理解每一位乘客这样的时刻。但你们知道吗?那些去到人生旅途更远,甚至快到终点的乘客,都曾经不止一次地表达过,非常怀念这些迷茫、害怕、疲倦的“阴雨”、“颠簸”时刻。
它们就像是一个真实真诚的朋友,在提醒我们现在的不舒服,引导着我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感受,激发着我们去努力调整和改变这样的“糟糕”状态。迷茫,引导我们收回远去的目光,聚焦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害怕,告诉我们心里是在意这些收获的,选择权还在我们手里。
你们看,带着这样的觉察和感知,我们就要到站了。虽然这只是人生旅途的普通一站,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憧憬。
接下来,我们“人生旅途”幸福自由号列车将播放以往的乘客留下的金玉良言,供大家做好到站前准备。
距离高考毕业站还有两天。这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
身心做好准备,每天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精力充沛的状态有助于我们的考试发挥。精力包含体力、情绪、思维和意志力四个部分。考试中,我们需要调动大量的思维和意志力工作,因此在考试前我们储蓄好体力和情绪,就是最好的“备战物资。”早睡、睡饱,吃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不熬夜不吃辛辣,不给身体增加负担;做一些让自己开心放松平静的事情,比如听听歌、和不焦虑的大人和朋友待在一起,或者去公园散散步等等。
准备好考试要用的衣物,文具,带上一件自己心仪的小物件。提前准备好考试需要的物品,会让大脑不再惦记这样一件事情,给予足够的思维空间放松,包含自己喜欢的衣服配饰、文具,还可以准备一件自己心仪的小物件哦。带着它一起进考场,就好像有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一样呢。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这个时候,以往的过来人都建议不要在做大量的复习工作,不仅会让身体疲惫,更有可能引发焦虑的情绪,不利于考试的发挥。大脑在放松的状态时运转速度是最快哒。
但如果对于复习还是有点放心不下的同学,这个时候强迫自己不去看书复习也许还会带来一些焦虑,那么不妨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大的知识框架做一个梳理。比如语文的作文部分,把平日里老师提出的命题和自己的习作,做一个整理,将题目提炼出来分类,绘制成思维导图,针对思维导图想一想,每个命题自己都会怎么样的罗列写作大纲,如何展开;在比如数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回忆,讲整个知识点罗列出来,再对照着参考资料查漏补缺,有自己觉得记忆不够深刻的部分再找出来翻看一下。
所有的学科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自己掌握的部分,这些部分就将会是得分的利器啦。那些稍微欠缺的部分,就放过了吧。过来人说完全掌握的人实在少之又少,但不并妨碍咱们取得满意的成绩呢。
来一次一对一的时间,找一位你自己信任的大人和朋友,去聊一聊感受。可以的话,找一个你觉得信任的大人或者正能量的朋友,去说一说自己的心里的感受,尤其是如果你还有一些害怕、紧张等等不舒服的感觉,说给他们听听。他们也许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们一定会理解这种感受,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时候,知道有人是支持我们的是多么的重要啊。说出自己的感受,想一想这些感受是怎么来的,告诉他们不需要什么回应,静静地听着就好。
心里的那些情绪就像洪水被拦住了一样,让我们胸口发热、情绪激动,说出来以后就像是打开了闸门,情绪之洪倾泻而出,心中留下宁静和放松。
好啦,这就是以往的乘客们留下的温馨提示,希望对即将到站的乘客们有所帮助。除了即将到来的考试之外,同学们的相处时光、运动场上的动感身影、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又或是悲伤的泪水,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一站的宝贵财富,请别忘记带着我们的财富下车,以免遗漏。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that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拿到哪块。
聊聊那些关于高考的“小庆幸”
呆子姐姐
倾心相伴,一路有我!
各位好啊,我是一点都不呆的呆子姐~很开心,今晚可以继续陪着你。
最近,很多学长学姐都在积极主动地找我,或留言、或投稿,想尽办法地想要帮助大家走过眼前的这座大山。
“子佩”学长说:“当年高考没考好,来到一所并不理想的大学,却不曾想,在这里,遇见了一群怀揣理想,并值得自己用一生去感念的伙伴。”
“向日葵”学姐说:“当年的分数在专业上是没有选择权利的,被调剂到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还哭了好久。但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被调剂就退学复读,而是选择在大学好好努力。
前一段时间,我终于转专业成功了。虽然学校只是个二本,这个专业却是国家一流专业,这一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还认识了特别要好的朋友。我真的很开心、很满足了。”
“追梦人”学长说:“我最庆幸的事情是,我没有因为高考结束就开始放飞自我。当时,觉得自己高考没考好,所以去了大学后选择不断努力。高中三年,我收获的不仅仅只是最后的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唯有经历捶打,才会造就更好的人生。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敞开胸襟,坦坦荡荡。”
清华陈学姐说:“高考带给我的就是,我可以坦然接受任何难看的分数。
我高一有过200分卷子只得5分同情分的经历,高二分班后第一次大考年级名次直线倒退几百名,高三最后两个月语文周考掉出年级前500不下3次。这些起落现在回过头去看,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
现在在大学,身边的大牛如云,当然,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菜鸡。但菜又有什么关系呢,你我本就是平凡大众,虽然做不到一出手就是极致优秀,却也不妨碍我们朝着美好进发呀。”
这些分享,不仅让我看到了学长学姐们在经历高考后的成长和积淀,还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前,呆子姐和很多小伙伴一样,畅想着只要搞定高考,就有了登上人生高峰的阶梯,好像考不好,这一生都完蛋了。
然而,经过了社会这么多年的捶打,我发现,其实不管你是谁,学历有多高,拥有了多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会免不了被鄙视。
这几年,互联网的语言环境,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什么“学习高的给学历低的打工”、“高知女性嫁不出去”、“专科生都是智商低”……
甚至古语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就对读书本身充满了偏见。
如果你希望通过高考,去获得外界的认可,那你可能要失望了,事实是,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你考得高还是低,而你永远也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你最应该讨好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所以,我想请你先把关于高考中,你对外界,包括你的家人、老师和朋友的这部分关注和期待先放下,好好问问自己,高考或者说高中这三年,给你带来了什么?
呆子姐比你们大好多,我是11年参加的高考。
高中三年,有过自以为是、乐极生悲、痛定思痛、遗憾失落……
也是通过这些经历,我更加认识和了解了我自己。
我的心态其实很差,一遇到点事儿,就很容易焦虑和紧张。学生时期,别说是高考了,只要是大型的考试,考前,只要我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我就会寝食难安、备受折磨,考试的过程中甚至出现过眩晕、手心出汗等生理反应。
后来,在高中多如牛毛的模考摧残中,我逐渐明白了,我就是一个要强且懒惰的人。
要强,让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很想证明我自己,但现实又是,我没有办法像学霸那样既聪明还努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就会用逃避去保护自己,好像只要不直面学习,就不会受到质疑和嘲笑。
把自己的脑袋埋进沙子里,可以做到一时的自欺欺人,但在你需要亮剑上场的那一刻,你就会知道,逃避、偷懒的痛苦是会翻倍的,真的太难受了!
不想再经历这样的绝望和无助,所以,我学会了把所有的问题前置,学会了把功夫花在平时,我也逐渐成长为一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
前两天,呆子姐因为工作太多,心情比较低落,老板找我聊天,他说,我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且靠谱的人,我很欣赏你,我也几乎没有看错过人。
那一刻,虽然我知道,老板是希望我能多干点活儿,但对他的认可,我还是心怀谢意。
距离我当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年,说实话,老板也好,其他朋友也好,他们并不知道我考了多少分,但我现在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特质、想法却是我在经历过高考之后,得到的宝贵财富。
我们一直在说做自己,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你可能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
没有人可以生来就知道自己是谁,认识自己,需要我们不断和外界发生“冲撞”,你遇到的人越优秀,经历的事情越艰难,你得到的也会越多。
从当下看,高考于你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考不好,仿佛人生都完了。
但你从未来的视角去看它,它于你的意义,不再是简单的一场考试,福祸相依,今天的成功将来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今天的遗憾也可能会成为让你幸福知足的“小确幸”。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呀!
最后,再送给你们一句话:
任世界千变万幻,唯努力是与太阳齐肩的光芒。
我是呆子姐,江湖有缘再见啦,我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