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少年有再诸多顾虑与不舍,但身为站长的他,面对任务还是将肖战留在在家,带着几个亲随与戴笠在10月25日一起奔赴南京,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拉开围幕,
开幕式开始后,各界领导人物及各路记者早已候场,却独独不见蒋先生,少年紧紧护在汪身边不敢怠慢,汪询问了几次,给他的答复均是在赶来的路上,他扭头便将保护他的王一博等人指派了出去,说他这里不需要人守着,还是去门口接应你们的蒋吧,
少年面对领导的吩咐自是不会拒绝,带着几人转身便朝外走去,汪面无表情的撇过头,大手一辉让一切流程按正常顺序进行,完全没有要等蒋介石的意思,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中委摄影留念时,“啪啪啪”一阵枪响,坐在前排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大会主席汪被连击三枪受伤倒地。
少年随着枪响赶回会场后,会场里躁动一片,阻击者正要趁乱逃走时,被少年一枪击中,而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赶到会场,慌乱中他先派人将汪送去医院,之后便向这次会议安保的总负责人戴笠质问,出了此等大事他自是难逃其咎,只说会给出一个交待,便开始对阻击者审讯
经他对阻击者的严刑拷问,得知其名叫孙凤鸣,是南京晨光通讯社的记者。后经调查,晨光通讯社为一爱国除奸团体,此次孙凤鸣被派来是为了刺杀蒋,但合影时蒋未出场,才临时决定刺杀汪,而孙凤鸣在经受了一晚的折磨后死与次日清晨
蒋得知杀手孙凤鸣真正的目标正是自己的时候,还是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于是劈头盖脸的将负责现场安保的戴笠痛骂了一番。就在他对戴笠追究责任时,众多委员当即将矛头指向了蒋介石,怒斥蒋心狠手辣、为一己私利对汪下此毒手。蒋虽然生气,但是客观分析起来,自己确实难逃嫌疑,于是他满心委屈,逮住候在一旁的戴笠,给他七日时间来破案,如若破案成功不但不追究这次事故的任何责任,还会允诺他一个要求,如若破不了,那就一并责罚
戴笠十分着急却又一筹莫展,但是蒋说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他只得将希望放在了王一博身上,

王一博深知此案不仅事关重大,还有关与蒋清白,所以他一边商量对策,一边展开调查。在军统行业混迹多年的王一博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任何一点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不久便看出了一些端倪。
从孙凤鸣所穿衣服来看,料子是当时香港、广州刚开始流行的面料,这样可以断定孙凤鸣是从南方来,而通过孙凤鸣精准的枪法和身体上的旧枪伤,王一博推断孙凤鸣应该是有从军经历,有了这样的结论,王一博的思路就越发的清晰了起来。

另外,王一博又从孙凤鸣进场时使用的晨光通讯社记者证入手,紧急搜查了晨光通讯社,虽然当时社内很多文件都被销毁,但细心的王一博还是从一些未被销毁的文件中查到了极具价值的线索,至此,此案的关键人物、晨光通讯社的社长贺波光正式浮出水面。经调查,这位贺波光居然还有另一身份,他便是中共地下党党员张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