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前的尧光山,正值青云大会最鼎盛的时期。
十二岁的黎岁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踮着脚尖,拼命望向那座高耸入云的青云台。
这是她第一次被允许离开家乡,跟随叔父前来观摩这场修真界最负盛名的比试。
“快看!是明献太子!”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黎岁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只见一道白衣身影翩然落在青云台上。
那人戴着半张银质面具,遮住了上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和一双沉静如水的眼睛。
他身姿挺拔如松,腰间佩戴着那枚传说中的鎏金云纹臂钏,在日光下流转着淡淡金辉。
黎岁“那就是明献太子?”
黎岁喃喃自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台上的人。
她听说过太多关于他的传说——尧光山百年不遇的奇才,最年轻的青云大会魁首,正道修士的楷模。
但亲眼见到本人,还是被那种浑然天成的气度所震撼。
比赛开始了。
黎岁屏住呼吸,眼睛死死盯着明献的身影。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每一招都精准无比,灵力运转如行云流水,将对手凌厉的攻势一一化解。
黎岁“太厉害了…”
她情不自禁地感叹。
最后结果显而易见,自然是明献赢了,但是同时他也受伤了。
黎岁“他受伤了。”
黎岁轻声说,心里莫名一紧。
明献强撑着站起身,向裁判和台下观战的众人行礼。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明献一步步走下青云台。
经过黎岁身边时,一阵微风拂过,掀起了他面具的一角。
黎岁猝不及防地对上了他的眼睛——那是一双深邃如潭的眼眸,里面盛着难以言说的疲惫和坚毅。
那一刻,十二岁的黎岁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黎岁“明献太子…”
她情不自禁地低唤出声。
明献闻声转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
那眼神很轻,却像一粒种子,深深埋进了黎岁的心田。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一步步离去,背影挺直如松,仿佛不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而是完成了一场寻常的演练。
黎岁“叔父,明献太子是不是伤得很重?”
黎岁担忧地问。
叔父叹了口气:“为了击败对手,他恐怕损伤了灵脉。这等修为,这等担当,不愧是明献太子。”
那天晚上,黎岁在尧光山的客舍里辗转难眠。
她一闭眼,就是明献那双盛着疲惫与坚毅的眼睛,还有他强撑着不肯示弱的背影。
她起身点亮油灯,找出一本空白的册子,在上面郑重地写下:
黎岁“明献太子青云台之战记录。黎岁,永昌七年秋。”
她仔细回忆着白天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将明献使用的招式、灵力的运转方式,都一一记录下来。
她格外认真,记的也是一丝不苟。
黎岁(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像明献太子那样的修士。)
她在心底暗暗发誓。
那是黎岁第一次看明献的比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崇拜上了他。
那个时候她还总是偷偷学习明献的武功呢。
……
倾倾.有宝子说想看,我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