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三天时间过去了,盛老太太才终于在太医院太医的拼命医治下悠悠转醒。
赵宗全得知后,立刻急诏老盛入宫。
赵宗全盛兄,快坐。
老盛到了福宁殿,低着头恭敬走到书案前,就要按着规矩给赵宗全请安行礼,赵宗全速度比他还快,他还没站稳就冲过来,拉住他的胳膊邀他一起并肩坐到椅子上。
这真是够不要脸的,老盛记得上次见面,这位皇帝老爷还高高在上的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的喊他盛大人,今儿又亲热的喊他盛兄了。
心里这么想,面上还是诚惶诚恐的不敢坐,
盛纮陛下折煞老臣了。
赵宗全死死的拽着他,跟他回忆了一番在禹州的旧事。说到激动之处,眼眶都红了。老盛附和着唏嘘几声,跟着红了眼眶,就是不顺着他的话表忠心。
赵宗全盛兄,如今在朝中,太后把持朝政,满朝文武十之八九都跟太后一党,朕如傀儡一般。
赵宗全盛兄,还请你看在咱们同在禹州为官,桓王还在你门下读过书的份上,帮帮我们父子吧,一旦太后废帝另立新君,我们父子都没命了。
朝中形势不好,但远远不到这个地步。朝中大部分的大臣确实不为赵宗全所用,但也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是太后一党了。
真正站队太后的只有小部分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对赵宗全不信任,或者对他不满,默默观望而已。
老盛边和赵宗全虚与委蛇,边把心中小算盘劈里啪啦的打起来。
闹到这份上,让赵宗全继续做皇帝,老盛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让太后扶持的那个小皇子上位,老盛更不愿意了,主弱臣强,朝中会比现在还乱。对老盛来说,只有桓王上位,才能利益最大化。
盛纮陛下,朝中太安逸,这才让众臣为这些无畏的事争执。马上秋收,北面各蛮国难免又要南下劫掠,到时候朝臣之间的党争微不足道了,抵御外敌才是重中之重。
赵宗全边关互市,理藩院两次出使,两国正是交好之时,这个时候他们不会来犯吧。
盛纮不,他们会。两国贸易,我朝富庶,他们的货品于我朝来说可有可无,我朝需要的良马他们却不愿意卖。北地苦寒,我朝售卖的货物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两国签了合约,一旦他们付不起金银,又不愿意拿我们需要的良马抵账,陛下您说,他们会怎么办?
赵宗全是胆小,不是傻,老盛把话说到这份上,他就明白了。两国打起来是一定的,因为理藩院已经收到延迟付款,或者说赊账的信函了。
两国边贸份额,理藩院代表朝廷最多能占到一半,还有一半是世家和勋贵的,闹起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会推着朝廷去打这一仗。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老盛是让他借着抵御外敌,把兵权抓在手中。
赵宗全可是,英国公……
英国公现在正对他一肚子不满,不听他调遣怎么办?
盛纮英国公张老将军忠肝义胆,忠君体国,危难时刻,他定会放下儿女恩怨,一心报国。
赵宗全犹豫了,推动两国战争,他真没有这个魄力。
盛纮陛下,能否扳回这一成,就看这一次了。
赵宗全不是朕不愿,实在是朕手中无人可用。
是时候推自己家人上位挣军功了。
盛纮陛下,威北侯沈将军和宁远侯顾廷烨一定是站在陛下身边的。别人不说,就说顾廷烨的连襟,我另外两个女婿,一个出自忠勤伯爵府,一个出自永昌伯爵府,这两家都可以领兵作战。
盛纮臣虽是文官,但在兵部任职,也能为陛下筹谋一二。
忠勤伯府和永昌伯府现在是不如以前,可手上的权势人脉还在,只要他们愿意,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