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第一人称视角
*古代架空 是主12但有13、32cb向
*167为亲兄弟 2345为亲兄弟设定
*大将军墨泓(1)x军师墨尘(2)
*回坑反刍发电一下⚡草率结尾预警!
*私设巨多 人物ooc 欢迎捉虫 Orz
————
我第一次见到墨尘,是在卫国战争的战场上。那时候的我还是个稚嫩的毛头小子,并非现在所谓的陆国有名的墨大将军。
年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灾难与毁灭。记得那年春还未进之时,上面的军官又到乡里来征招新兵。按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上战场。
我并不是当时家里唯一的男丁,我还有几个弟弟和一个年迈的父亲。考虑到父亲年迈不便于行,弟弟尚幼不适合战,我主动揽下了这个艰巨的担子。
战事急迫,第二天就是出征的日子。我看着门内父亲忧愁的神情,看着弟弟们不舍的样子,笑着拍了拍胸脯保证到,
我会活着回来的,我可是你们的大哥啊。
同行的伙伴几乎都是同我一样大的十七八九的少年。行军必然艰苦,没过几个邻乡,就有不少人累死途中。正因如此,一路上我更加不敢怠慢,我告诉自己得做到那个承诺,要带着和平活着回来。
一到前线,我很快地就被派上了战场。我就是在这个时候遇见的墨尘。
墨尘比我小几岁,看着应该也就刚过束发(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人如其名,他有着一头墨橙色的长发和一双漂亮的亮橙色双眸,人小小的一个就安静坐在军营的这边。与我的强壮不同的是,他非常瘦弱,看起来强劲一点的风都能把他吹倒。他的手明显不适合用来握住这些森冷的兵器,我单方面认为它们更应适合用来提笔写字。我看了他很久,从路过的长官口中得知,同他一个村来的都已经牺牲了,而物资紧缺,他看着也不太能打,所以已经一两天没领到粮食了,他自己也没有反驳,默认了这件事情,一个人就坐在这里不哭也不闹。
他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同他差不多年龄的弟弟。我突然就想着,如果没有我,他们是不是也要像这样亲身经历战场的磨难?
出于私心,我希望他能活下来,但出于现实,我连自己能否活下来都是个未知数。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渺小,认识到只有变强才能守护住我想要的东西,守护住我和他们的家。
我给了他两个我的馒头。出乎意料,他看着我,眼睛闪了闪,然后努力摇了摇头——他拒绝了我。明明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了,但是还是很倔强地不吃东西。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在和军营里的人赌气,再次放下馒头就准备离开了,或许没有人的时候他会吃一点,但是没几步我就发现他跟了上来,手里拿着那两个馒头。我看他的脚步踉跄,便伸手去扶他,结果他把馒头放在了我手上。
我说,吃吧,我还能领馒头,你已经饿得受不了了吧。
他说,谢谢,但它对你更有用不是吗。
他的声音很好听,就是带着一丝虚弱。而我的第二个念头便是他太懂事了。我有些羞愧于之前有关赌气的想法。
没等我再发话,他又说,我杀不了敌人,也保护不了自己,在战场上只会拖你们的后腿,倒不如为你们节约粮食和物资,好早日结束战争才是。
他的眼神很坚定,并没有想象中的一丝不满或者畏惧。我心里为之一振,他便这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我的生命里。
我第二次见到墨尘,是在五年之后,那时候我已经小有名气,拥有几支小小的军队。军队里打了胜仗,军营里难得敞开宴席。我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能再次见到墨尘。
他活下来了!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我也为此感到欣喜。
我长久的注视着他。墨尘长高了一点,但还是瘦瘦的,拿着扇子,那双手骨节分明,影影约约还是能看见曾经的疤痕。
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活下来的,但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他还记得我。他笑起来很好看。我缓过神来时,他已经把两个馒头放在我手里,说着,祝贺墨将军一战成名。
我才猛然想起往事——那日我还是把馒头硬塞给了他,并且告诉他要努力活下来,还有人等着他。世界上从来没有人是无用之人。
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听闻了我的名字,但还是自我介绍了一下。他告诉我他叫墨尘,是我的邻乡人。
墨尘这个名字我其实是熟悉的,那时候的他常被我们几个邻乡称为少年诸葛,据说三岁能吟诗,五岁可作词,七岁便已精通六艺,的确和我们这些武夫人不一样。不过我也早就听闻他的身体不好,所以一直也就没有进京赶考,不然必中状元。
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活下来的,我也不敢去想。那天晚上我还知道了他的家庭其实和我也一样,有几个弟弟,和一个年迈的父亲。
以他的话来讲可能是因为有过一面之缘,又加之是邻乡人,总之那天晚上我们对着月亮聊的很畅快。他真的很懂事,也很有礼节,我很喜欢他,很想保护好他,但边塞地带不会有永久的和平。不过过几天我就又要出征了。我们又再次分别了。但这次他和我说,他会努力地活下来见我。
后来战事缓和,大大小小地又见过墨尘几次,我不知不觉间已经把他当成了亲弟弟对待。一次偶然,我从别人口中听闻他成了军师。想着真好,这才适合他。
又一年新兵入伍时,我见到了他最大的弟弟——墨煌。他和墨尘长的真像,不过他可比墨尘强壮多了。小家伙很有活力,一来就说着他一定会保护好他二哥和弟弟,成为将军,守护好整个家国天下。
哦对,墨尘并不是家中的最大的孩子,他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不过在他出生前就已经牺牲了。也是那时遇上他的母亲怀上他,悲痛欲绝时受了风寒,才让他生下来就落了病根,咳咳扯远了。
总之墨煌就这样被分配到了我的军队。我们一起相处了半年之久,我教他如何熟练运用兵器,小家伙也很崇拜我,我其实也怪不好意思的。后来墨尘也来了,据说是他立了功,向皇上上凑要来辅佐我的。那时候墨煌听说了他二哥过几天要来,盔甲都擦的比平时亮了几倍,他说他一定要让二哥看见他威风的样子。
看得出来他们兄弟的感情真的很好。平时毛毛躁躁的墨煌难得细心起来。墨尘来的第一天他就主动和我去几公里外接他哥哥。这个时候虽然墨煌已经比墨尘高出了一个头,但还是笑嘻嘻地蹲下来,而墨尘笑着摸着他的头。
墨尘这时候已经全然做回了儒雅的文人,我为他所高兴。不过他的身体好像又弱了几分,一直咳嗽不停,墨煌也只会一股脑把衣服全给他披上,逗得他轻轻地笑着。
黎明快要来临了。墨尘来的第二天便这样和我说着。
不过也就是在黎明前的这段时间的相处里,我才真正认识到了他的智勇谋略。他不愧为“塞上诸葛”,一步便能料定十步,而十步以外就能平定天下。有了他这个军师的辅助,我们打仗越来越顺利,可是说是节节高升。终于,在第二年春前彻底平定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
回京那天刚好是除夕前夜,京城里一派繁华。皇上赏赐了我们,摆满了山珍海味。既然战事已定,我也决定返回家乡了,不知道父亲和弟弟们怎么样,长达十年塞外生活,我已经快记不清他们的模样了。
墨煌也决定回家,他说墨尘常年在塞外已经染上了严重的风寒,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留在忙碌的京城了,他要带他回家养养身子。
我们又结伴着上路了。想到路途遥远,墨煌和我几乎寸步不离墨尘,生怕他生病了。哦哦对,你们还不知道,这时候墨尘的身体差得已经是得一个感冒都可能发烧不醒的地步了。所以一路上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和墨煌轮流背着他走。倒是墨尘摆手说他也没有这么脆弱,他可以自己走路的。这当然被我和墨煌一致否决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墨尘教我的,在军营里闲来无事时,他也会教我念诗。直到我们重回家乡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诗。墨煌说他刚过来的时候,才刚听说几乡合并,没想到才短短几年已经分不出边界了。
墨煌背着墨尘和我在一个岔路口分开,他给我留了地址,说着欢迎墨泓哥来找我们玩。是墨泓哥,不是墨将军了。我笑着答应,却也实感实地担心墨尘的身体,几经出生入死,他们已经是我的亲弟弟了。我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路口,才终于继续踏上旅途。
家里也变了样子,不过邻里的大家还记得我,一回来就开始嘘寒问暖。墨梓也长大了,听他说墨澜这几天去参加乡试了,得过几天才回来。我不由得感到欣慰,墨澜也长大了,不再是以前贪玩的孩子了。
我回到家中打理常事,几年下来,平静的生活围绕着我,我很惬意。但看见明月的时候我还是担心不下墨尘,所以我决定去找他们。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时,我就启程了。
虽说是一个乡了,但到底还是有些远,不过我也成功顺着地址找到了他们。刚去的时候我没有看见墨煌,而是他的另一个弟弟。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真的长的很像。墨律可是个暴脾气,因为他们住的比较偏僻,但我又精确地找到了他们,上来就指着问我是不是心怀不轨,还扬言着他要把我抓起来。幸好墨煌回来了,他一眼看见我就对着我招手,后面还跟着墨卿。
墨煌一把揽过不情不愿的墨律,又招呼墨卿过来,说着,这就是二哥传说中的救命恩人。救命恩人?我明明没干什么啊,原来他是这样介绍我的,我轻轻一笑。听墨煌这么说,墨律接过全是草药的背篓便开了门。
墨煌像在军营一样和我分享着家里的事情,说着这是他的两个双生子弟弟,哥哥墨律讲义气,是江湖近来有名的侠客,弟弟墨卿遵医术是妙手可回春的医师;说着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他们还在家中守节;说着墨尘越发严重的病情……
他领着我到了墨尘的房间,打开门就闻到铺天盖地的草药味。墨尘坐在床上翻动着《论语》,皮肤呈现着病态的白色。他看见我莞尔一笑,说着抱歉没有亲自远迎。我摇着头说哪有的事,是我突兀了。他欲起身,墨卿就赶紧拿来衣服扶着他下床,他自嘲着说见笑了。
相处了几天,长达三年的守节日子也结束了,考虑到需要生计,墨律和墨煌两个劳动力得出去工作了,墨卿也需要继续经营他的医馆。想着自己的弟弟能够照顾父亲,我也留了打仗的积蓄在家,索性就留了下来照顾墨尘。
虽然我们都担心弟弟们,但我留下来了过后墨尘明显眼见的精神好了很多。我每天煮各种各样的粥喂给墨尘吃,本来墨尘还很害羞,后来也接受了。墨尘经常教我认书识字,念词赋诗,或者回忆一些在军营的事情。其中除开节假日,墨煌墨律墨卿也隔三差五地回来,给墨尘和我讲着外面发生的事情。
平淡的日子过的很快,快到又是一个春夏秋冬,墨尘的病情终于顺着春天的到来开始好转。他现在可以长久地坐在院子里或者在屋子附近走动了。墨尘高兴花开,我也高兴,我还为墨尘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土地用来种花。
红色的花朵托着橙色的小花,生机勃勃,给新的一年新添一抹新的春意。
希望可以一直这样平淡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