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让我解释一下,切尔诺伯格为什么会在本小说当中变成这个样子?那估计我只好从四皇会战开始说起了
当时哈尔西他老爷子在四皇会战中利用刚刚摸索出来的装甲优势,直接击穿了高卢军队的侧翼,这个在本位面被认为是四皇会战帝国军队胜利的原因
就此,哈尔希成为了一位将军,并且加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军队利益集团
随后,他在随后的大大小小数十次战争冲突中,逐渐成为了帝国军队利益集团的领袖之一
但他为人很低调,先皇要赐予他大公爵的头衔以及封地,但问题是,这家伙却只要了侯爵以及一座城市
低调的作风,使得它在后来逃过了新旧贵族派系,对军队利益集团的清洗
而随后,帝国在对东国的战争中严重受挫,大清洗开始了,各个老将军都被拉下了水,军队利益集团遭到了打击,而此时,处于风暴中心的哈尔西更是被直接强迫解除自己的职务
但当新旧贵族认为军队利益集团就这么完蛋的时候,他们却想错了,因为哈尔西还有个宝贝儿子
事实上,自从加入军队以来,英德斯蒂安斯就一直在运作,并且他的为人比他爹还要低调,甚至在一开始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哈尔西儿子
多年以来运作的结果就是哈尔西的影响力遍布整支军队,同时,这种影响力还在英德斯蒂安斯的主张之下转化为了思想工具
很快,当哈尔西被解职之后,他所领导的两个集团军当场哗变,周边的各个集团军群也拒绝向这两个集团军发起进攻
这下事情严重了,按照帝国官方的统计,假设当时紧张局势白热化,那么,帝国极有可能四分五裂,陷入内战
新旧贵族,以及军队各不相让,新旧贵族言令闹事的基层军官以及中层军官必须命令他们的部下停下来,哈尔西必须被解职,并且处于软禁状态
而军队则要求新旧贵族释放那些被逮捕的将军同时取消,军队内部人员的解植以及流放等等,一系列条件
这一次危机被称为第一次大叛乱,而下一次的利益集团洗盘,则被称为第三次大叛乱
那么问题来了,中间的第二次大乱去哪了?
事实上,第二次大叛乱和第一次大叛乱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间的间隔时间超过不到一个月,也是第二次大叛乱结束了第一次大叛乱紧张对峙
“灰军装”,这个组织在我早期的文章里提到过
是由李沐的姐姐李潇湘创造的,当时老姐她处于理想主义状态,来到泰拉仅仅是为了抓几只恐鱼做实验
他们这些回来抓恐鱼的人,被称为归乡者
(下个章节我会细讲)
而这个归乡者,在感受到了在地球的泰拉人和在泰拉本地的泰拉人的强大差异之后,直接绷不住了
再将马列主义本地化之后,她开始大肆宣扬这种新思想,并且由自己领导开始了工农武装起义
第二次大叛乱规模巨大,农民和工人在帝国受挫之后,对地主贵族阶级怨念极重,新旧贵族所能控制的军队数量远远不够,不得已,他们只好向军队利益集团让步
而军队利益集团也很识相,在对方让步之后,他们也进行了相应的让步,最后双方在第一次大叛乱发生一个月后达成协议
被软禁了一个月的哈尔西,啥事儿没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并且带走了军队当中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优秀军官以及一个师
而剩下的部队咋协助贵族实施平叛作战
之后,哈尔希开始建设切尔诺伯格这座城市,并且把他设想为了自己未来东山再起的基地
那一个师,也就成了现在的切尔诺伯格城防军,并且从原来的一两万人扩张到了现在的十万人
而军队利益集团当中,哈尔西的影响力却从未减弱,英德斯蒂安斯一直在其中活动,直到第三次大叛乱时,他才公布了自己的身份
而随后,为了更好地建设切尔诺伯格,哈尔西学习了隔壁龙门的经济模式,并且,在对经济学有所研究之后,制定了计划
在大叛乱期间,新旧贵族之间矛盾重重,为了获取支持,他们选择向军队利益集团进行部分让步
虽说在先前的一次行动中,军队利益集团取得了优势,但问题是,其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针对利益集团也趁此机会继续发育
切尔诺伯格拥有独立行政权和司法权,甚至部分对于经济法律的立法权,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紧接着,切尔诺伯格这座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随后便是经济建设,在1090年,哈尔希敏锐地认识到了此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此,他全面改变了切尔诺伯格的经济建设体制,逐渐开始转向全面备战
但这个转变的过程相当缓慢,至少花了四年时间
而现在小说中目前的剧情就是处于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