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午,吃饭的没几个人
老板唉声叹气,“那些餐厅就是抄袭,我们玄女才是正版。”
如今家家餐厅都学着他们家把柜台换成了小姐姐,有些财大气粗的餐厅还给柜台小姐姐穿一身黑西装,那叫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
玄女哭笑不得,“老板,这样的模式本来就容易被学走,其实我有个问题,租界里这么多西餐厅但是很少有中餐厅,这是为什么。”
老板道:“租界里外国人居多,就算是中国人也大都留过学,开西餐厅客流量大。”
玄女道:“可是,这里是上海,是中国,如果我们在英租界里开一个很有特色很有格调的中餐厅,不仅物稀为贵还能唤起国人内心的本源,不见得就是不行。”
玄女的想法让老板一惊,觉得这还真是一个不破不立的法子啊。
如今的生意不好做,抓住商机,不破不立。
老板当即一拍版,关了店铺,开始大整改。
玄女在中餐厅装修上给了许多建议。
墙壁挂名字名画,搞两个屏风拉起格调。
老板头疼道:“那名画名作我一个小本生意,怎么买得起。”
玄女眼珠子一转道:“餐厅装饰而已,不一定要真品,仿的也可以。”
老板道:“那些东西假的也不便宜啊。”
玄女道:“王叔信得过我的话,这部分就交给我吧。”
老板名唤王大伟,老家杭州的,来上海打拼好几年了,有个女儿送去美国留学,和玄女差不多一般大,这么半年相处下来,王老板觉得玄女聪明又省心,是个好孩子,让玄女别一口一个老板叫了,玄女就叫他王叔。
老板道:“你还会仿画?”
玄女摸摸鼻子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模糊道:“小时候学过书法,国画,仿着画应该能成。”
老板道:“这敢情好,既然如此,这就交给你了。”
老板买了宣纸,颜料什么的,把这些东西交给玄女,把她往阁楼一推,“你就好好画,下边装修的地方太乱了,要是真搞出来了,你可就给我省一大笔钱了。”
玄女见王叔这么信任自己,也不矫情,拿着东西开始认真作画。
国画,书法,还真难不倒她玄女。
两天后,玄女拿出成果道:“王叔,你快来瞧瞧,我仿的《九歌图》,行是不行?不行我再改改。”
当玄女把作品拿出来的时候,王叔和几个小工都惊呆了。
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发髻束起,身着广袖长服,拱手站立的屈原像。他庄重而坚毅、孤独而傲岸、感伤而执著的神韵跃然于纸上,令人感佩动容。
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玄女运用了以线条勾勒为主的白描手法,用笔苍老润洁,遒逸秀劲,勾勒简练畅意,古拙脱俗,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而且令整幅画面极具一种装饰美。
其后以篆书题写《渔父》一文,这似乎看到了屈原被放逐后徘徊于江滨那种忧心国事的情怀,不由自主地把屈原的品格同他的《九歌》密切地联系起来。
紧随屈原像后,玄女依据《九歌》原诗的情节逐一绘制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的形象。
玄女熟练地运用线条长短、迂回、曲直变化,流畅飞扬,宛似行云流水,人物形象充满了各自的不同神韵。
大司命手执拐杖,头上几根洗练的线条和些许淡墨晕染,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纱巾透明的质感,其下的发髻隐约可见。衣裤则用比较劲秀而又略有不同的线描画成,使人觉得衣与裤的质料也有所差异。至于面部和双手,用笔更细、更淡、更柔、更富于变化,枯笔画成的须眉成功地表现了它的疏落和蓬松,一副老年人的沧桑感突现出来。
少司命左手执笔,右手握卷,慈眉善目,飘浮于祥云之上。左一持杖侍女似正听其嘱咐。东君浓眉大眼,鬓须满脸,手持法器,立于祥云之上……
王叔惊呆下吧,难以置信的看着玄女,“你仿的?”
玄女点点头。
王叔都不敢碰那画,“老天,太逼真了,玄女你竟然这么厉害。”
其他几个小工也赞不绝口,他们虽然不懂艺术,但是就是觉得玄女太牛了,那样的画一看就很高端,是读书人才能画出来了,不,的是那种高级知识分子才能画出来的。
不知不觉的,几人在玄女面前对她都有种对知识分子的敬畏。
作者有话说文中九歌图赏析的是元代张渥所绘,吴叡书辞卷, 画28×602.4 厘米,目前在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