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里
雍州王坐在主座
左边站着丰兰息,右边站着王相等几位官员。
中间跪着工部尚书郑奎,“大王,三殿下带着户部的人就私自闯入工部重地说奉大王口谕查账,臣不敢违抗王上口谕让三殿下查了,可没想到三殿下接着就诬陷工部挪用王上百年后山陵银,这可是吓煞臣等了,那可是死罪的事啊,臣怎么敢做,三殿下假传王命在前,安插罪名在后,如此狂妄。再这样下去必国将不国。”
郑奎差点小命不保,当下也把事情往严重吗说,死死抨击丰莒在雍州王面前告状。
雍州王听到那句国将不国脸色都变了,“放肆,那小子竟然惹出那么大的祸事。”
说着看向丰兰息,“息儿,你署理工部,这件事你也算受害者,你觉得改如何惩罚莒儿?”
丰兰息看向雍州王,他知道父王有意护着丰莒了。
呵~
真偏心啊。
若今日让丰莒得逞,跪在外头等待惩罚的就是他了,若是那样的局面,父王恐怕不会问任何人说意见直接就给他罚了吧。
丰兰息在心里沉了沉气,出言道:“回父王,三弟毕竟年幼,犯错也是在所难免,儿臣以为,父王对三弟小惩薄戒即可。”
见丰兰息这么懂事,雍州王心情不错。
丰兰息心里冷笑一声,“但,户部的百里尚书不可轻饶。百里尚书一犯失察之罪,竟然将挪用山陵银这样的流言传入三弟耳中,二没有对三弟进行规劝。儿臣与三弟,一个是元后嫡子,一个继后之子,百里尚书此举莫是要离间我们兄弟。还请父王对其重惩。”
户部尚书百里恒是继后百里氏的哥哥,百里氏让丰莒入户部本着有自家人帮助,丰莒能做出一番事业让大王刮目相看。
既然父王要护着丰莒,那就拔掉百里恒。
丰兰息话语一落,立刻有一个大臣出来道,“王上,二殿下所言极是,百里尚书居心不良,竟然连山陵银这样的事情都能造谣,必须重惩。”
“臣附议。”
“臣附议。”
诸位大臣都附议,雍州王下旨,“户部尚书百里恒,失察之罪,着削去尚书职位,降为三品官员,贬为江州刺史。丰莒,退出户部,闭门思过。息儿觉得如此惩罚可如意?”
丰兰息行礼,“父王圣明。”
问他可如意?父王这是对他打压百里恒不满了啊。
丰兰息接着道:“父王,儿臣所做不过是为主分忧,近日廉江河水暴涨,儿臣请愿,儿臣亲自带上工部的几位郎中前去修河堤。还请父王恩准。”
雍州王道:“你这可是忧心国事,替孤分忧,去吧。”
事情解决了,众人也就散了。
出了王宫大臣们议论着刚刚的事情。
“二殿下此招实在是厉害,眼看主上有意维护三殿下便轻轻放过,转眼盯上百里国舅,这一思过一降职,王后这一派怕是元气大伤。”
“可不是嘛,你听听二殿下怎么说的,故意提起嫡子继子,尊卑分明,这是借着在正嫡长的名分,同时又请示去修河堤,因为明天一上早朝,大臣们得知三殿下被贬肯定会有人提出立二殿下为储,只是正主去了德城还立什么呢。”
有大臣感慨道:“没想到二殿下常年多病,心机智谋如此精明,看来朝廷的风向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