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那么一个问题,是不是文人的敏感注定会和悲观联系起来?在阅读了一些长篇小说和做了几番思索后,我逐渐对这种观点产生了怀疑。
首先我要表达的一点是,心底的悲观与乐观并不是和脸上的表情划等号的,文人作家一般略显沉默,但并不代表其抑郁不欢,反之,许多表面上给人欢乐的人,内心倒并不是真正的长期喜悦,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许多喜剧明星英年早逝的例子。其次,就我看来,文人之所以写作,不管其内容是优美也好,愤懑也罢,本身都是一种表达欲望的体现,有表达的欲望,至少说明还有追求,对生活还有希冀,这一点就已经距离悲观和无聊渐行渐远了。
文学作品(好的作品),不管其题材、内容、语言是何种风格,我认为最后的目的都是给人向善向上的,所以经常阅读好作品的人,习惯尝试写作的人,肯定是因为对世间有爱,心底不大可能是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