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国倒是想得很美,可是太清刚登基不久的皇上弘曦却不想这么轻松的放过他们,想要给他们一个彻彻底底的教训,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想侵略中土大陆的事情,以绝后患。
弘曦直接拒绝了扶桑国使臣的降书,其实弘曦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借扶桑国锻炼大清的水军,让大清的水军变得更强。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扶桑国使臣将大清皇帝的意思传给了天皇,大清不接降书那扶桑国就还得再战。
大清派了20万水军攻打扶桑国,而且一开始就用的非常凶猛的打法,就是想着速战速决,没有给扶桑国任何拖延大军的可能,最后打得扶桑国没有还手之力。扶桑国的天皇亲自和指挥大清水军的统领签下降书,成为大清的一个附属国,每年向大清上供白银30万两(主要是因为扶桑国四面环海,物产非常的贫瘠,如果要各种丝绸的话就很难实现,所以就直接要的是真金白银,不搞虚的)。
这战大清赢的非常的漂亮,也让许多觊觎中土大陆的许多国家看到了大清的实力,也就不敢再轻易的和大清交战,否则说不定就是第二个扶桑国。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对中土大陆有野心的大国,他们也就选择了改变策略,就是拉拢中土大陆周边的国家,让他们去骚扰大清,好让这些大国坐享其成。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大清国现在的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好惹的,大清的国库也在两位君王的手底下充盈了起来,根本就不怕打仗。所以某些大国的希望就完全破灭,这可让那些国家的掌权者们气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扶桑国这边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国内人心惶惶,天皇和幕府之间的矛盾再次爆发,这下可真是内外交困,偷鸡不成反被蚀把米,得不偿失。最终人民受不了这样的压迫,开始爆发大面积的反抗,因为这样的反抗天皇和幕府暂时联起手来,最终将这样一股民反压了下去,扶桑国自此元气大伤,再没有可以反击的机会了。
弘曦也正是因为扶桑国这一战,改变了自己之前对于周边国家的一些态度,如果这个国家对大清的态度不错那么就可以与他们相交,如果这个国家对于大清的态度不是那么好,那就不会对他们那么客气了。
大清愿意包容对大清抱有好感的国家,一起来往做生意,但是对大清抱有其他不好的目的的国家,大清也不会害怕,必定会和它们硬刚到底!
作者这个抗倭篇是因为之前看奥运会的时候,某国的种种操作把我的爱国情怀全部点燃了,那个时候就想写一篇这样番外在这本书里面。只是当时一直在纠结,所以就一直也没有写,后来又出了张氏瀚奸这个事情,我才终于下定决心要写。也不是为别的,只是想告诉大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忘记先辈的血泪,一定要铭记历史。毕竟某国到现在也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的历史也是在抹黑我们,甚至他们的教科书上都是在扭曲事实,试图掩盖自己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