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逐渐有势力投诚,身边又有了知心人的赵祯过的不要太惬意,上次酒楼再见,墨兰起先对自己虽有些生疏,可自己与她通信多时,略加安抚她与自己讲话便自然起来了。
如今自己二人也没了有关身份的猜忌疏离,赵祯几乎能瞧见日后墨兰在宫中与自己相伴的日子了。
赵祯一直生在旁人的期待里,却从没有人告诉过自己你已经做的够好了,父亲在时身体虚弱,只想叫自己一夜就成为一个能统治大宋的明君;在以为大娘娘是自己亲娘时,自己也不曾在她身上感受到温情的教导,公事公办几个字刻在了她这个养母的脑子里,及至她年老又因权势二字与自己越走越远;还有那些朝臣,日日将仁君挂在嘴边,只希望自己能放手垂拱,将这天下交于他们共治才好;而自己的百姓,自然拥立自己,不过他们的声音又常被掩盖,自己能听到不过千分一二。
掌至高权势,享无边孤寂,说的就是赵祯了吧。
赵祯自小身负期待,却缺少关怀,他没有过肆意玩乐的幼年时光,也不曾有过荒唐糊涂的少年时候,便是赵祯自己对镜而望,有时也不明白眼前这个端方儒雅的青年所作所为哪些是自己想的哪些又是旁人期盼的,其实也早都分不清了。
如此浑浑噩噩的被赞一声圣明的活,似乎没什么不好,只是赵祯感受了他需要一个锚,一个叫他不至于迷失的地标。
他既深受大娘娘恩德又深受她的摆布,赵祯不需要大宋出现另一个大娘娘了,因为赵祯不确定再看见一个类似大娘娘的人时候,自己是会心喜还是会为了铲除一些未知的危害提前杀了那人。
赵祯需要的是个柔顺活泼、天真自由的女孩子,不必担忧她心生野心,不用猜忌她日后掌权忘我,她或许睿智或许愚蠢,或许刁蛮或许怯弱,但她总会是一个赵祯能掌握的人,一个随他心意的锚。
所以当这样一个墨兰出现时,他很快就发自内心的沉沦了,他是清醒的沉沦的,并不像后面大臣猜测的那样,墨兰有什么诡计诱惑了自己,而是当自己看见这样一个符合心理预期的姑娘时,他纠缠而去不愿放手。
这个姑娘漂亮,只一眼就勾起了自己的兴趣;这个姑娘聪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叫赵祯引为知己;这个姑娘懵懂无争,又势弱可怜,可叫赵祯随意放在手心怜爱。
赵祯对她的喜爱,是不自觉的权衡利弊后无意识做出的反应,世人所不理解的一往情深,其实都带着赵祯内心不自觉的选择。
只是,赵祯以为这样一个姑娘一定能免他孤寂,也不怕表露对她的喜爱,因为他以为他一直身处高位,却忘了当他真的深陷情爱时,外界权势的高低与内心的卑微不安并不完全相同。
赵祯也是在无法抽身离开后才发现现在面前这个巧笑嫣然的女子心里筑着一堵墙,一堵叫赵祯耗尽了一生仍留有余地的一道墙,可惜的是,他如今还不知道,还在为自己和墨兰的未来傻傻谋划。
——今日更新完毕——
作者赵祯,我的设定里是对强势的大娘娘有些阴影在的,对强势理智的女人,例如曹后,是不喜欢的
作者你们有没有看过唐宫美人天下里的那个李治呀,就真的很腹黑帝王的感觉
作者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一段被冲昏了头脑了恋爱,所以我写的男女主更多的是适配的感觉,而不是什么天命所归,确实给女主开了个美貌的金手指,但除此之外,琴棋书画之类的本来就是知否设定里墨兰就有的,更多的就是我设定了墨兰晚年凄惨这个事,让她除了拜佛陶冶情操也多了看书插花操琴的时间😂😂😂
作者这篇里的赵祯:从小受到高等教育,理智清醒不缺帝王手段;父亲身体不好,以为的亲娘其实隔了一层,一个满怀期望希望赵祯快点长大,一个公事公办教育赵祯懂事明理,身份高贵却缺爱;
作者因为是大宋独苗,所以除了期望过重保护也过重,被拘在框里向往自由,年纪渐长,又失去机会,逐渐伪装封闭;少年意气渴望执掌天下,上头却压了一个孝道在手的大娘娘,虽然欣赏聪明人却厌恶野心勃勃的女子
作者墨兰呢,就是那种伪装的天真怯弱,漂亮乖顺又真的没有那么大野心能力,只能讲这两个人某方面适配了,虽然一直有人和我讲爱情是没有理由的,生理上又可能和身体分泌的激素,像多巴胺之类的有关,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真爱不过是指一种,对童年缺失的弥补,一种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而寻找心理慰藉而已。
作者我还是比较赞同在最开始,我们在找的真爱都是在找我们缺失的那些东西。
作者赵祯缺自由缺爱,墨兰缺依靠和真情,就是这样,两个人碰上了,刚刚好发生了爱情的反应,而离不开放不下是相处后的依赖
作者墨兰在知否里就是家里最通文墨的女子,平时也是插花弹琴,有点小聪明的形象,所以我在这里其实没大改,只是给她加了几十年的经历,让她重归年幼,仍然有攀比的小聪明,仍然通诗书礼乐,经历梁晗后院手段更老练,本身变得坚韧了,可她的身份眼光仍在原地没有大改,柔弱又坚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