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沉思录——随笔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人生哲学  语录文案 

神曲

沉思录——随笔

拿破仑说过,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讲述了作者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娜特丽齐托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游览地狱与炼狱,最后恋人出现,带着但丁升入天堂、谒见上帝的故事。试想,有谁拥有这样的胆魄、气度和笔力,来毫不费力地描写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把那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但丁的《神曲》是这样开篇的:“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在经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描写了各种奇幻的场景。在诗中也有很多阴森的话语令人毛骨悚然,如却又走入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要救你从这猛兽面前脱险,可怕的呼嚎,惨痛的叫喊和我的头脑被惊恐所缠绕……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在地狱中大多是阴森和凄惨。而炼狱相比地狱好很多,在这里有东方的蓝宝石、晴朗的天空和圣女……《神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给读者重新带来一个场景,地狱是阴森恐怖,炼狱是希望和宁静,天堂是美好的境界。但丁做为文章的主人公,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行美事,但丁出生于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也是当然的社会所造成的吧。在但丁描写地狱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来告诉我们面对知识,就要有一种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品格。在《神曲》这首诗中有很多比喻都是通俗易懂,也描写了妖魔鬼怪。但丁以第一人称记叙自己35岁误入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分别是母狼、狮子和豹,在他求救的时候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于是带着但丁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的情人贝雅丽齐的灵魂,穿过天堂去见上帝。

  但丁的《神曲》也许是想改变人的心,但还是没有改变人性的贪婪 。

而神学是,则是最古老的学术,哲学、医学和科学均由此发源;宗教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它自文明被点燃就从未湮灭,影响了数以万亿的灵魂。

  但她究竟何以生生不息?

  世界第一大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于公元前后兴起。尽管受犹太教与古罗马统治阶级的疯狂迫害,但她依旧日益壮大,成为空前伟大的宗教体系。这与基督教的特性与思想基础不无关系。

  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人物被高度人格化——无论在形象上还是意志上还是地位上——这较于埃及的僵死恐怖已是一大进步——比如朱庇特(宙斯)会风流成性,厄洛斯(小爱神)会违母命爱上普塞克。希腊人的“民主”思想扩展到了对神的敬而不畏。这一方面是因为,地区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不再生活在对自然的恐惧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缺乏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统治各行其是的公民。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软弱无力。而我们的基督徒呢?

  《神曲》中,一切在耶稣降生前的灵魂,除了几个特别伟大高尚者(如圣彼得),一律被罚地狱——没有选择!其中包括荷马、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与希波克拉底!这是一种严重违反我们当今价值观的裁决,甚至与当下的基督教精神不符。我们认为,一切贡献于人类的皆是可敬的,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

  凯撒建立军事独裁,其实就是提前数百年预示了基督教的流行。罗马帝国政府与天主教会只是一体两面——他们都强调统一的力量,在当时都远远先进于腐朽的贵族寡头政治,也比奴隶制民主思想要强大——甚至更利于生产力发展。罗马帝国虽然一度轰击基督教,但最终却以此来统治人民,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

  近两千年前,基督徒就凭借了“以上帝之旨意为唯一至善,不可有其他任何规则”的信念,在一次次屠杀与被屠杀中成长——这可是贝雅特丽齐的意思哦!

  但暴力与笃信终究会对宗教思想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圣经》中,亚伯兰遵循上帝旨意,以子献祭。尽管结果不坏,上帝出面解救了其子,但其动机与过程可谓非人与无理。《神曲》中,也是如此。

  一个在临终前皈依的普通爵爷,就可以拥有荷马等不可企及的上天堂的权利。伟大在此处等同于信仰,牺牲限于殉教,一丝不苟地顶礼膜拜、散尽家财、主动堕入困苦是进入天堂的最好方法。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骨肉的爱恋、对爱情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搞不好都会成为罪过。正合《神曲》的话:“想用人类微弱的理性(哲学与科学)探求无上的玄妙(上帝意志与自然构造),可谓非愚即狂。”

  就这样,在一种半沉醉半清醒、半疯狂半理性的运动中,康斯坦丁携罗马投诚于上帝翼下,他也成为少数上了天堂的君主之一。

  在中世纪,天主教登上光荣的顶峰——教皇与帝王齐名,修道院成为磅礴恢宏的宫殿,信徒遍布大江南北,多如蝼蚁——这绝非偶然!

  从罗马共和国开始,直到15、16世纪,两千年中,征战不断,一个佛罗伦萨可以分成几派打仗,一个君主可以身兼多国国王——一切都视威望与武功而定。理所当然,人民需要威严的、不死的、奇迹化的、“一贯正确”的独裁教廷统治;政客需要一种思想上的武器以镇压异己。人类天性的残忍、愚忠不幸地成为了一种畸形宗教的温床。从《神曲》及米开朗琪罗《最后审判》中不难看出,地狱比天堂准备了更多的“门票”——就像封建大帝国每年处死的人比嘉奖的要多。

  但值得庆幸的,宗教还是回到了大道上。从整体来看,作为世界第一大教,耶稣以一人赎全人类之罪,既是上帝开明的表现,又是圣人无私的象征。清贫、向善、节制、谦虚、博爱、忠贞、坚守诺言、平易近人……世间大半的美德,依旧是天主教的骨骼与灵魂。我只须说这么多,你会欣悦地发现,《神曲》的天堂中,坚定、忠诚、节欲依旧是主流。基督教的诞生与生长充满了血腥与仇恨,他们焚毁与杀伐;但当信仰倒塌,基督慷慨地前行,拯救人类与无望,而希望、爱、信仰,正是世界公认、教廷推崇的最高美德。人类,除了跟着圣父、圣子、圣灵叩拜“至高”(上帝),以求取善良与勇敢,再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宗教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源于苦难,终于大善,无论它曾被用作长矛或者枷锁,它最终能抽出光明的芽。

上一章 无题 沉思录——随笔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书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