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
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
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
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
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
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
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许多有成就的人物都是“聚焦”成功的。就拿法布尔来说,他为了观察
昆虫的习性,从小就非常执著,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天晚上,正在星子里的法布尔忽然听到一种隐隐约约的铮铮声,在寂
静的夜晚,是什么发出这种声音?他想赶快出去弄个明白,当他推门想走出
去时,他又优豫了,因为大人经常告诉他天黑之后,狼会从树丛中钻出来的,
怎么办呢?最后强烈的好奇心终于使法布尔战胜了恐惧,他轻手轻脚走出屋
外,站在金雀花丛后面仔细观察着,他惊奇地发现,每当金雀花丛被风吹得
轻轻摆动时,来自那儿的铮铮声就戛然而止,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晚他没有
寻到。
第二天,他再去观察,但仍然没有解开疑团,年幼的法布尔不肯罢休。
第三天,他又去观察,他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他在金雀花丛中抓到了发出
鸭叫的小家伙,它不是小鸟,而是一只被人称做纺织娘的昆虫。
一天早晨,几个妇女到果园里去摘葡萄,看见一个人躺在路旁的沙地里
专心地看着什么。十二个钟头过去了,当这几个妇女收了一天的葡萄迎着夕
阳回家的时候,见那人仍然躺在那儿。一个妇女怜惜地对她的同伴叫道:“啊
呀呀!这个可怜的,我们该为他祷告。”妇女们把这个人当成傻子了。可是,
她们哪里知道这个人就是后来被著名作家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的法
布尔。
昆虫学家法布尔有时为了给一个小昆虫的某个特性作出结论,前前后后
观察几年、几十年的时间。
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十分仔细,从不肯放过一个微小的细节,以至于大
科学家达尔文称他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
~~~~~~~~~~~~~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
全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不肯放过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才不致错失
一次次重大的机会。
————————————————
万事由来
《说文解字》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一般指直接从
事教育工作或其他传授知识技术的人,还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从史书中看,先秦时期就有师傅、师长、先生此类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老师”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
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到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老”与“师”并称,
逐渐地就不再管年龄的大小,一概称教师为老师了。明清两代时曾称主
考官为老师:清末办学堂,称教师为教习;辛亥革命后,因教师同其他
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免,所以又称教师为教员。
~~~~~~~~~~~~
更了一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