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灰蒙,西集的摊贩早早收了货品,东集的酒楼客栈却华灯初上。
刚是初秋,晚风中夹着丝丝寒意。行人皆紧裹着衣衫,面色匆匆。
“姑姑,这长安城好繁华,真像夫子说的那样!”
苏弄瑜拉着我的手走在大街上,她向来不多言语,只是简短地道:“到了长安府,不能如此。”
我懵懵懂懂地点点头。
长安府,我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只听人说过那是一个极其繁华富贵之地,至于那府中住着的是何人,是何身份背景我一概不明。
姑姑才二十一岁光景,正当芳华。她容貌姣好,弹得一手好琵琶。
这次来长安,姑姑收拾了她所有的衣裳,抱起她的琵琶,她和我说可能我们再也不会回到生活了十几年的青溪村了。
我年纪尚小,不懂姑姑说的话,心里对青溪村还念念不忘。
但如今我的眼只流连在此间的车水马龙中,无暇去思量别的更多。
“莲花灯,小兔子灯喽!”
一个苍老的声音叫道。
是一个卖花灯的老伯,驼着背,手中正用竹丝编织着一个未成形的三瓣莲花灯。
他身旁的灯架上挂着几排点着烛的花灯,清一色用绸缎做的灯面,不同的是那绸缎的颜色,有红有绿。因着颜色不同,烛光也就不同。都在夜风吹拂中轻微飘忽着。
我一下便被吸引住了,痴痴地望着那几排精美的花灯。
老伯的生意很好,他身边围了一圈年纪与我相仿的孩童。他们手中多少攥着些银钱,将要买下这些花灯中的某个。因此,他们也不像是贫苦人家的孩子。
“姑姑……”我扯扯苏弄瑜的衣袖,眼里露出对那花灯的渴望。
苏弄瑜秀眉微蹙,面露难色,驻足了一会儿。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二人住在青溪村时整日缩衣节食,此行来长安已经费了不少银钱,容不得我再买这要那的了。
“灵曦,”她将我拢到怀里,“明日再买如何?”
我犹犹豫豫地正要答应,人群中转出来两个提灯的少年。
“袭心,将花灯给这个小妹妹。”
说话的是个锦衣华服的少年,比我高上一头,面目清秀,唇红齿白,一副富家公子模样。
他身旁的黑衣少年将一盏花灯塞到我手中。
“多谢。”
苏弄瑜屈身道,我也跟着她一起道谢。
那华服的小公子笑了一下,转身离去。
他的笑,很好看。
我久久凝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手中的重瓣花灯格外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