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后,苏玉堂和周凝又恢复了正常上班。
周凝的职业比较特殊,属于利用无线网络连接感官,不用出门。
苏玉堂则需要长期待在馆中观察,还要收集大量资料吸取知识研究课题。
他们最终没有实现真正的身体接触,周凝始终都没有适应,就在他们还年轻时领养了一个孩子,两人共同抚养。
苏玉堂这几年在工作中汲取了不少经验,最终也实现了成为天文学家的理想,在报刊中出自己的科研论文,成为知名的天文学教授,传授更多的经验鼓励下一代。
和团队一起合作,使天文学让更多的人知晓,从而激发更多的人的兴趣并来学习。
这一生平淡地过完了,在别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但确实他亲身体会,有的时候遇到难题时,他也想过要放弃,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都已经失败这么多次了,根本就看不到尽头,还不如干脆放弃吧?
每次快要成功时,又被现实打败,但是他扛过来,曾经有一次他观测了十年的数据,通过数学演练,根本找不到规律,他想就这样算了吧。
但是转念一想,都已经坚持这么久了,万一就成功了呢?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又坚持了一年,他觉得快无望了,向好友询问难题,好友也只是劝导,还有的人三十年才得出一篇佳作来,慢慢来。
也多亏了国家政府的支持,经费一直够用,他也没有气馁,重新振作。
又过了一年,在一次交流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谈到相关话题,让他受了启发,怪不得原来中间一直没想明白的一点是少了点东西。
于是回去的第二天,他连夜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将所有已有数据梳理了一边,并按照受到启发的那点将整个过程重新演算了n次。
直到确定演算结果没有问题,思路过程也没有问题,内容没有问题。
然后又将誊抄好的稿件拿给院内前辈,请教是否准确。
最终定于十天后发布,那时他才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天文学家。
在当年,此文一出,实现了跨时代的巨大飞跃,对于地球之外的天体是如此的神秘,在他的文中,揭开了更神秘的面纱,一切都不过是那么渺小,微不足道,穿梭时空也能轻而易举做到。
当他获得国际认可时,他真的是激动得不得了,心脏都快承受不住那种满溢的喜悦与幸福感。
他知道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他虽为天才,但若不是常年的文化熏陶下,自己要是放弃了,他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成果了。
在还未成功之前,他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在成功之后,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必然的。
不是所谓的外星人,而是不同时空状态形式下存在的地球人,企业更是在他文章的启发下研制出穿梭时空的机器,被达到超过光速的物质包裹,即可穿梭。
他没有尝试,他知道穿梭也回不去当年的时光,只会开启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新世界,在里面会出现光怪陆离的人间,这是他人无法预测的。
但是还是有人挤破脑袋想要去体验的。
从文章发布的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任务完成的提示,然后他回到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