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傻傻的孩子,有什么不好?
三怂哥哥
各位小伙伴,你们好,我是三怂。今天,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得选,你希望自己做一个聪明人,还是一个蠢人呢?
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做聪明人,聪明人多好啊,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同一道题目他们看一眼就能解开,我们这种普通人却只能大眼瞪小眼。聪明人也更擅长揣摩他人的意图,能明白对方喜欢什么,投其所好,所以他们的人缘都非常好,我们这些小透明只能默默羡慕。
但全能的聪明人,终究是少数。我们身边的人,能在某个领域拥有一技之长,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有人心算特别快,有人空间感很好,有人对物理或化学特别感兴趣,有人在写作上信手拈来,这已经是我们身边的佼佼者,能够借此迈入“优等生”的行列了。有时候,天赋这回事,真的就像出生前抽的彩票一样,抽中了,就是能领先别人一大截。
但是,经过我这么多年的观察思考发现,那些真正天赋异禀、在很多方面都聪明得一骑绝尘的人,最后的成就却很可能比不上一些没有他们聪明、甚至压根就不聪明的人。傻孩子反而完成了对聪明人的逆袭,这中间我有很多复杂的故事可以讲给你们听。
-
有一个词叫做“慧极必伤”,智慧到了极点,自己终会被智慧所伤。听起来很奇怪,但我恰好就认识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
先说第一个吧,这是一个挺帅气的男生,我的高中同学。他很聪明,聪明到什么地步呢?高中入学的提前批考试,他的总分比我足足高出40多分,我们俩恰好占据在整个班级排名的一头一尾;平时跟他说话,能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聪明且灵活的人,一点就透,话只用说上半句,他就能把你的下半句猜得八九不离十。
你说,把这份心思用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可能会差吗?
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偏偏发生了: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下游,临近高三时干脆长期霸占倒数前几名,高考只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我也非常清楚这一切的原因,原因就是他太聪明了。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逻辑链条其实十分清晰:这个男生是敏感回避型人格,比较抗拒亲密关系,但却又十分盼望他人的认可,希望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他的聪明让他能够轻易地洞察人心,但是处处委曲求全的忍让总有一天会把他压垮。由于情感格外丰富细腻,他在和异性相处上尤其有一手,再加上外表也很好看,他不自觉地就会陷入到处理情感关系的漩涡里去,难以自拔,当然也就分不出心思到学习上了。
简单来讲,他太聪明了,聪明得足以看透世界和人心,但这并不能让他变得豁达,而只能在无止境的情感冲突中挣扎不断。我甚至觉得,比起枯燥繁琐的习题,他是主动选择了更高难度的题型:和人类相处。很可惜,他没能解好这道题,连原来的领域也荒废了。
-
第二个男生,那就不能用“帅气”来形容了,他的颜值是属于校草级的,是那种走在路上会有低年级学妹来要联系方式、坐在窗边会有女生投递小纸条的级别。不过,和第一个男生正相反,他从来没有在人际交往上投入过任何精力,所有的示好都被他无情地回绝了。
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属于那种“高冷冰山系”的男生。他在人际关系上的克制甚至克制过了头,平时总是形单影只,性格有点孤僻,虽然也能跟同班男生谈笑两句,但却没有几个能说知心话的朋友。他的精力似乎全都投注在学习上,差不多有两年时间蝉联全班第一的宝座,最后高考虽然发挥失常,但也去了一所不错的985。
后来,我们就失去了他的消息。据说他得了抑郁症,休学了。
这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理科天赋似乎与生俱来,我考80分是因为我尽力了,他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就只有100分。可是,也恰恰是因为这份天赋,他的家人和他自己始终要求他考第一名,拿尽可能多的奖,成为全家人的骄傲。
然而,又有哪个选手能够永不落败?一旦他考了第二名,或者哪怕是和第二名的分差少了几分,他都会陷入极度的焦虑和自责。这种“不能输”的信念最后演变成了临考前的恐慌,有一段时间,他每逢考试就腹泻到近乎脱水,不得不去医院打吊瓶。他的天赋变成了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诅咒,他越聪明,要背负的担子就越沉重。
-
说了这么多,聪明就不是一个好词吗?好像它带来的全是负面效果,就算一时抢到了先机,最后也会被聪明的副作用所埋没?
也不是,我还有第三个人要讲,这也是一个男生,不过他就没有上面两位的盛世美颜了。他是我们高中的体育委员,貌不惊人,肤色黝黑,体育倒是很棒,还选上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你要说他聪明吧,他确实聪明,数理化样样拿手,虽然没有第二个男生那么惊艳,但也能扎扎实实地解开难题、拿到高分;你要说他傻吧,他也确实挺傻的,他不太会看人脸色,平时有点笨嘴拙舌,跟女生的交际更是仅限于学习。甚至于被老师批评两句,他还笑嘻嘻的,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反正肯定没有往心里去。
我曾经请教他怎么做到这么厚脸皮的,他意味深长地一笑,留给我八个字:“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我想,什么叫“大智若愚”?他应该就是大智若愚的典型了。他很聪明,却从不显露锋芒,因为锋芒太露,最终一定会刺伤自己。他有点憨厚,甚至有点“愚钝”,他很少计较成败得失,就算考砸了也只是一笑而过,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前进,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他从不强求自己,态度很“佛系”,但他做作业的速度却也并不慢,因为他心无旁骛。
同样,他的高考发挥也不算太好,但在大学期间拿到了直博名额,直升博士,现在还在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深造。我也一直拿不定主意,他到底是傻人有傻福呢?还是说,他的聪明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导致他活得比大多数“聪明人”还要通透、还要幸福?
-
***有句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换成学习也一样,我们面临试卷习题时当然是越聪明、越敏锐、越触类旁通越好,但在学习之外,面对整个高中三年和学习任务时,我反而希望自己愚钝一些、坚韧一些、想得少一些,当一个傻傻的孩子,只顾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平衡点。心无杂念,赤子之心,或许这才是最好的。
我们或许做不了天生聪明的人,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个“傻孩子”,心无外物,思虑单纯,哪怕愚钝一点,哪怕佛系一点,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三怂,我在杭州,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