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折扇 老人还给我讲了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丰顶山山顶有一寺庙,上有得道高僧黄天师,道术高明,能呼风唤雨,古时肯塘一带遇到旱情,就去找太师求雨,黄天师来乌龙潭见黑龙王,结果看到黑龙正在睡觉,就很生气说:“你这个孽畜的东西,外面大干,你还在这里睡觉!”并顺手用手中的折扇打了下龙王爷头,龙王爷一翻身,洞中的龙潭水溢出,洞水瀑涨,黄太师赶快用作道用的米筛一档,米筛着地成石成为如今的“米筛关”,水又从米筛的孔中跑出来,黄天师又拿出作道用的令尺一档,令尺着地成石,成为如今的“令尺关”,水还是没有档住,再逃,洞水还是追身而来,黄天师取了折扇一档,折扇着地成石,成为如今的“扇插关”,水还是没有挡去住,最后只好把自变成一只螃蟹,把徒弟变成虾子,师徒顺着水道才从九江鄱阳湖游出上岸来。
《春日》描写了一一幅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意盎然图。这首诗是朱熹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作品原文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赏析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作者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公园里的朵朵桃花都争先恐后地从树枝上绽开来,红似火,粉似霞,白似雪,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呀。柳树抽出了新芽,微风中,柳丝如同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草也心动,跟着摆起了幼小的身躯。岸边那一排排高大挺直的钻天杨好比一个个卫士,不分昼夜地守护着这里……
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空,显得更蓝了,它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岸边的桃红柳绿。人们趁着这个机会,抛开都市紧张的心情,走出家门,划着小船在湖中心飘荡,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使平静的湖面荡漾起一圈圈涟漪。湖中心的凉亭也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增添了几分雅致。
远处那连绵起伏的山岭,是那样翠绿,那样茂密,逶迤的伸向远方,与南天相接。
这山,这水,这花,这草,还有悦耳的鸟鸣声,这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迷人的山水画!
我爱春天,爱那充满绿色的春天,爱那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