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玉见邝露望着窗外的昙花出神,心底又生出些喜悦。
润玉她到底还是在意的,那便够了。
他想了想,喊道。
润玉“邝露”。
改了改,有些不自然的又开了口。
润玉“露儿”。
他的脸有些红。
润玉“你可是不喜这些昙花,我让人撤了可好。”
邝露“陛下开心就好。”
邝露转头,看了润玉一眼,便收回了眼神,继续望着窗外。
那一眼,无悲无喜,让润玉刚刚被喜悦浸染的心,凉的透彻。
其实是有的,只是那些压在心底的厌恶与排斥,没有显现一点罢了。
她不厌恶润玉这个人,她厌恶的,是他对她的温柔。
邝露脑子突然出现了一个故事。
是一个渔夫和魔鬼的故事,被所罗门封印在铜瓶中的魔鬼在里面孤独的呆了几百年的时间,希望有人能将它解救出去。
于是它一共许下四次誓言,第一次,如果有人救它,它将重谢金银珠宝。
但一百年过去,没人来救它。
于是它许下第二次誓言,将以它所有的地下宝藏相赠。
可惜又一个世纪过去了,仍旧没人来救它。
到了第三个世纪,它把誓言升级为只要有人救它出瓶,它就以它所拥有的全部东西作为答谢。
悲剧的是救它的人依旧没有出现。
悲愤交加的魔鬼从此暗暗发誓,之后如果再有人救它,它一定将那个人活活杀死!于是渔夫出现……故事从此也一直被理解为魔鬼的恩将仇报及和渔夫的聪明。
但却没有人注意魔鬼这四百年间中的心理变化。
它一次次加重它的誓言,一次次却换来了失望。
于是到了最后,它的心理竟逐渐扭曲为“谁再来救我,我就杀掉谁的”的诅咒心态。
是对自己的诅咒,也是对命运的诅咒。
类似于处于大旱之年绝望中的农民精神崩溃后蔑视上苍:"有本事你就永远不下雨!”
上元仙子想,这大概是邝露的记忆了,而如今,自己就是这般想法吧。
故事不同,心态却是一样的。
而陛下,大抵现在的自己在他眼里,就是那个不知恩的魔鬼了吧。
她突然感觉到一阵一阵的厌倦,她厌倦她的一生,也厌倦千万年如一的与面前的人相处。
她要离开他,她想这样活下去,就必须找到希望,她要去找她的希望。
至于面前的陛下,死而后已,她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