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他和赤松子是忘年之交,这赤松子是个奇中极奇之人,他还记得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那老头儿特有意思,他和大自然生活在一起,和动物在一起饮食起居,他说他要写一部奇书以传后世。
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山经》,下卷为《海纪》,星魂记得很清楚,老人说他的书要是完成,就合名称之为《山海经》。
他那时刚好在写《山经》,故名思义就是记载这个地上世界,世上所有的山川景秀,地理之美,风俗民情,奇事怪异,等全部包揽其中。
星魂当时年幼,不知他是谁,他还跟随着这老翁走了个把月,他们走到一块鸟语花香之地,老翁让他在平原处歇息,自己去堪测地形,便以描述,过了大概两日左右,那老翁返回平原,他拿起老人手中帛书一看,上面齐整书道: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而且还配上了那动物的图。
他们这个时代,人类大多还是用甲骨文写字,这老头儿偏生怪得很,他的字柔中带刚,隽秀飘逸。
他跟他说,那叫篆体字,曾见一个故人写过,但世人大多看不懂,奉为天书。
奇就奇在星魂能看得懂,而今这篇记载青丘之地的却又换了字体,星魂自是看得懂,难免有些闷闷然:“你这怪老头,莫不是太闲?”
赤松子捋须直笑:“我不是闲,这是字的演变,将来的人,会用得上,字还会继续演变下去,直到变成最普通易懂,一目了然的。”
星魂却道:“今人谁会识得,岂不如天书一般?”
赤松子望他一眼,笑说:“你这小儿不就识得。”
星魂不再讨他没趣,问道:“那这是什么字体?”
赤松子神清目朗,笑道:“这是隶书,由篆体演生而成。”
后世传有一则隶书来源之说,传闻秦朝时书法家程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星魂再看,此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形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脱去篆体的象形古文意味,显得更加好看风流。
星魂想到他刚说将来,起了兴致,故问:“阿公说将来,那必知过去?”由于星魂所问乃虚心请教,自然是很有礼貌的称他一声阿公。
过去实在太长,赤松子就与他坐在平原,讲了将近一天一夜,简短洁说,去头掐尾捡重点这才大概说完。
自然也把阴阳家与战神九宸之事说与他听,神剑之说,便是从这赤松子口中出来,至于他后来如何知晓这赤松子是海上仙山的仙人,此事暂且不说。
星魂随后又与他在这青丘山住了些时日,星魂闲来无事,想起年幼时,父亲少禹教他抚琴,他曾效八风之音,落雪之声,以玉箫奏出,少禹听后大为欢喜,为其命曰《流风回雪》。
今望这青丘山,四处皆无人烟,只有风鸟之声,树木清香,心下悲慨,便吹箫解其心闷,赤松子听之如醉,赞其绝妙之音,称他此曲为《空山鸟语》。
相传少禹擅琴,他便让年幼的儿子星魂辅助他料理政事。
小星魂不负众望,做得很出色,深得父亲的赏识,少禹见儿子非常辛苦,就教他弹琴解闷。
于是星魂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文成武功,少禹逝后,有治极之世,故后人便追尊他为齐圣皇帝。
这便是星魂为何知道赤松子扯谎,与众人说到阴阳家时,他故意淡然接口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