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少景放下茶杯道:母妃,你何必处处针对大哥,这些年以来母后对你亲如姐妹,甚至要父皇将你提为皇贵妃,几乎和母后平起平坐,父皇也对你相敬如宾,你还想怎样?
贤贵妃一扫将桌子上的茶杯,扫在地上道:“住口,什么亲如姐妹,这些都只是月琴心在演戏罢了。
当年,她口口声声的说,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会爱上帝王,可是到头来呢,她轻而易举的坐上皇后之位,然后,她月琴心对我说了几声对不起,再掉几滴眼泪就完了吗?
想我赤云柔,堂堂赤青国的嫡公主,为了皇上,我放下了高贵的身份,背叛母国,只为,成为他众多女人之一,我用了三年的时间,甚至因为后宫的争斗,让失去了我第一个孩子,为了在这后宫生活下去,我不惜双手沾满鲜血。
才一步一步的爬上了一个妃位,可她呢?轻而易举的座上了皇后之位,轻而易举的抓住了皇上整颗心,而我之所以能坐上这皇贵妃之位,也是她,她月琴心的一句话。
皇上就轻而易举的封我做了皇贵妃,她的一句话,远远能超过我三年努力,凭什么?凭什么?
她月琴心只不过是一个采药女,只因她救了皇上的命,只因和皇上在一起相处了不到一月,她就牢牢的抓住了皇上整个心,我做了那么多,却都抵不过她月琴心,和皇上在一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龙少景起身,心中很是烦闷,说道:“母妃,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爱,父皇若真的爱你,即使是有母后,也无济于事。
若父皇不爱你,即使没有母后,父皇依然会爱上别人,或者不会爱上任何人。”
贤贵妃说道:“他可以爱上任何人,唯独她月琴心不可以,她不过就是一采药女,若是没有我,当年,她月琴心早就被人玷污,卖到青楼,成为人人可枕的青楼女子,哪还她月琴心。
可她是如何报答我的,我救了她,她却成了皇后,还成为他的心头肉,她夺走了本该属于我的一切。
如今她的儿子,又来与我的儿子争这储君之位,我本生来高贵,可如今却被一个采药女踩在脚下,你让我怎么甘心?
这样就算了,偏偏老天爷也帮着她,当年她嫁给皇上不到一个月,就怀有龙嗣,我日日夜夜祈求上苍,不让她月琴心诞下男婴。好不容易等到了,她月琴心生产之日。
谁知道她不单单生下男婴,而且还是龙凤,从建立以来天瑞王朝皇室中,没有任何一人诞下龙凤,可她月琴心却偏偏诞下了龙凤。”
龙少景皱眉道:“我实在搞不懂,真来争去有意思吗?放下一切不好吗?何必去争个你死我活,即使你争赢了又有何用?
权力也好,财富也罢,那些都只是一时而已,它们能带给你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带不了你温暖和快乐,以及自由,母妃,我不想争。
我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无忧无虑,有事没事和朋友兄弟一起喝酒,品茶聊天,逍遥一生,至于这皇位,那怕没有二哥,我上头还有大哥,三哥,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我。
所以那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我,何来抢这一说,再说了二哥根本就不需要和我争,他只需要开口,父皇就会立马让位,更何况无论是论武,还是论文,二哥都在我们这几个兄弟之上。
做大哥的,都没有觉得不可,我一个不上不下,文武也不如二哥的,有什么能力去和二哥争?你要争,你去争,别扯上我。”
贤贵妃看着龙少景的背影,气不打一处,狠狠的将茶壶甩在了地上。
此时,一个宫女从侧门走了进来道:娘娘,宫外已经来了,消息。
贤贵妃慢慢的压着心中的怒火,微眯着眼道:说。
“回娘娘,宫外人报,景王在外地巡查的日子里,回朝的途中景王得了一场重病,醒来之后便性格大变,判若两人。”
“景王府的人,可有什么消息?”
“回娘娘,景王身边的贴身侍女画儿,来报说,确实是景王无疑。”
贤贵妃疑惑道:这就奇怪了,一个人再怎么变?也不会再短短的时间内,让人变化的如此之快。
“娘娘,会不会是你多虑了?”
贤贵妃摇头道:不可能,景儿,是我怀胎十月所生,他的性格我再了解不过了,他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与龙玄霄,一争高低。
可如今却对本宫说,只想当什么闲散王爷,而且还处处维护龙玄霄,让本宫不得不怀疑。
红梅,景儿在外地查询,有没有和什么可疑之人接触过?”
红梅,乃贤贵妃贴身的侍女,自幼被双亲抛弃,被一位老人收留,六岁时老人因病去世。而后被贤贵妃收留,教她棋琴书画、诗词歌赋、武功刀法,将她培养成一名最懂事,听话的棋子。
“回娘娘,与王爷接触的有百姓、官府、商人,还有一些歌舞艺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疑之人。”
“难道,真是我多虑了?”
景王府(书房麟墨阁)
龙少景此时,独自一人喝着闷酒,龙少景将一壶酒,一饮而尽,喝完酒壶扔在地上,在上拿了一壶酒,饮了一口,躺在桌子上。
睡了一会,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道:既然人都来了,不如,来陪我喝一杯。
倾宁叹气摇头,看着那桌子上和地上的酒壶,说道:这六界都知你们龙族之人,最为多情,更何况你还是龙族和魅族生下的孩子,如今居然在这里,为了一个人间女子卖醉,若是让龙族和魅族的人知道了,是不是会被气死?
倾宁坐在椅子上,叹气道:“唉,我说,既然已经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你呀,就不要在这里卖醉了。
还是赶快把慕容遥月,娶进景王府,毕竟她的肚子,可是一天一天的大了起来,到时候想藏都藏不住了。
毕竟三人成虎,堵不住这悠悠之口,何况,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