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嫣红怀孕后,沈国舅便又被小邹氏迷得五迷三道,弄得家宅不宁,明兰得知后便又开了一场马球会,一来二去,明兰在东京府的名声也都挽回来了,风向也都倒向了明兰,小秦氏的身边的人,都劝小秦氏孩子们都大了,又有诰命傍身,让她松松手,小秦氏怎么也想不明白,以前在官中寸步难行的,怎么突然间变了,担心以后的日子更难过,想着法的要挑拨明兰和顾廷烨的关系
顾廷烨因明兰宁可去劝小公爷也不劝自己,且从未对自己如对小公爷那样的说话而吃醋吵了起来,朝堂之上,韩大相公启奏给官家的生父,舒王定名分,顾廷烨和齐小公爷各为其主,据理力争,太后生气的下令将顾廷烨打了一顿
赵策霖依依觉得这场争议的核心是什么
盛晴兰我一个深闺妇人,哪懂什么朝政啊
赵策霖少来,你心里有多少主意我能不知道
盛晴兰父皇即位两年多了,可朝中权力仍旧不够集中,想要借由宰执之手,以名分之争为契机,实行“异论相搅”的政策,若是真的能成,如今朝中的权力格局将会被彻底打破,父皇也可顺理成章的将一大堆不太中用的前朝旧臣被贬谪出京,解决东京冗官的问题,皇权也会得到大大的加强,先帝被这些言官们左右和束缚了一生,而使朝中积弊深重,父皇自然不愿意走先帝的老路,但这也会彻底削弱那些世家大族的势力,所以司马光等人才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去据理力争
赵策霖你就没有疑心元若公报私仇?
盛晴兰齐小公爷刚直不阿,身上有着所有文人都有的铁骨,只是各为其主而已,今日之争我也听说了,以司马光为首的谏院从义理的角度出发,强调“礼对于维持社会尊卑等级结构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主张称皇伯。而以韩琦、欧阳修等人为首的宰执派则从人情的角度出发,来“彰显礼的人性本质”,主张称亲,只是政见不同而已,谈不上什么公报私仇,且齐小公爷从小对平宁郡主言听计从,东京府里出了名的孝顺,自然也是希望父皇对皇祖母也是一样的
盛晴兰只是他忽略了一国不能有二主,若父皇事事都以皇祖母唯命是从,那还要这皇位干什么,干脆拱手相让得了(说完才意识到这是大逆不道的,立即怂得闭了嘴)
赵策霖你这打太极的本事倒是长进了不少哈
赵策霖其实今日之争的根本过错就是在于父皇,韩琦、欧阳修不过就是父皇的马前卒,而他们之所以坚持,就是之前“不如做个纯臣”,他们的行为同样也可以看做为父皇解决心病,使得朝廷重回正规的无奈之举。
盛晴兰我倒是挺理解父皇的,父皇之所以这么在意名分,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先帝和父皇在感情上并不深厚,在父皇看来,先帝在匆忙之中写下传位诏书,父皇心里是惶恐的,听六姐姐说,父皇当初并不希望能够当上九五至尊,只想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名分之争是内心的挣扎与固执。韩大相公也并不是是非不分,而是平衡政治势力,推动新政,新格局的发展,而如果像司马光说的那样,尊重理法,就会忽视感情,不利于父皇的统治和后面要推行的新政,容易被理法裹挟着走,只是旧事物始终要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清算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赵策霖还是依依真知灼见啊
盛晴兰我哪里是什么真知灼见啊,不过是推己及人而已,六姐姐虽被记在了母亲名下,可我知道在她心里,卫小娘才是她的母亲,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称呼母亲为大娘子的原因,且小娘也是娘啊,她可以在祭拜卫小娘时,无所顾忌的称呼母亲,但父皇不同,若真定了皇伯,那么这一生任何的祭祀甚至是平日里都只能叫自己的生父为皇伯,皇伯只是伯伯却不是父亲
赵策霖(瞧见晴兰并没有吃两口,就不再动筷子)可是饭菜不合胃口?
盛晴兰没有,只是天气太热,吃不下去
赵策霖(赵策霖皱眉头想了想,往日里晴兰虽惧热,但如今才四月份呢,怎么就热得吃不下饭了)徐妈妈,把素问叫来
素问恭喜王爷,王妃,王妃怀孕了
赵策霖(愣愣的不可置信地问道)真的?
素问是,已经两个多月了
赵策霖(一瞬间赵策霖思绪像是被定住了一般,既而是狂喜,可却忽而又开始担忧)王妃自生下麒哥儿和妍姐儿后,身子便一直不好,如今可调过来了
素问请王爷放心,自去年府中关门闭户了大半年时间,王妃就已经调养好了
赵策霖(赵策霖这才放心,一手将晴兰搂在怀里,一手去抚摸着晴兰的肚子)原本有了麒哥儿和妍姐儿,这两个孩子,我便也知足了,不想你受这份苦楚
盛晴兰(连忙捂住了赵策霖的嘴)我懂,但是孩子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才是
赵策霖是,是我说错了,该罚,依依说该怎么罚
盛晴兰(灵机一动)那就……罚你将那半碗汤喝完
赵策霖行(立即快步走过去,将自己没喝完的山药排骨汤喝完,还故意倒了倒碗以示喝完了)
盛晴兰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