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是咱们的曦兰姐妹花了,历经七年,加之崔家和祖母盛老太太以及老家大伯的帮助,曦兰将几家铺子经营的有声有色,借着大宋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盐业、茶叶、瓷器等行业日趋发达的东风,已经从年入千贯,上升到年入两百万两银子的收入了,加之崔姨娘的百万嫁妆,积累下来的财产,可以说未见山已经是东京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了,只不过这些产业,除了盛老太太和崔老太太,没人知道罢了,若是显露出来,只怕不止是东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了,即便是在整个宋朝财富榜上都能名列前茅
当然作为两位认为“人的一生太过平顺,难免耳聋眼花”的崔老太太和盛老太太,在曦兰经商时,可没少下绊子,一度将兄妹名下的铺子逼得没有活路了,折腾的曦兰都快放弃了,也才明白了商场如战场的道理,在经商时也是格外的慎之又慎
而筠兰,与富歆瑶多年来潜心医学,古来女子大多都讳疾忌医,尤其是闺阁女子,筠兰和富歆瑶的出现,可算是如及时雨一般,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又因医术高超,被称之为小医仙,长期积累下来,也算是为盛家博了不少好名声,又因与官眷贵家娘子交好,而帮盛家积累了不少的人脉,盛纮对此很是高兴,对姐妹俩人也都越发的喜欢了,一度超过了对墨兰的喜欢,如今是宋仁宗天圣四年,过完年就是天圣五年了
盛曦兰(夜晚,听着底下的人来报说宫门已经下钥,曦兰便明白,哥哥今晚又不回来了)
盛筠兰奶奶,哥哥这样忙下去,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娶嫂嫂啊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崔老太太也急啊,毕竟当初的打算,是待长松回京任职后,就给他说亲的,可世事难料啊,松儿得大娘娘和官家喜欢,自然是好事,可这般忙下去,于终生大事无益啊)放心放心,李幼清是你嫂嫂,跑不了
李幼清:魏国公和永安郡主之女
盛筠兰(欣喜的问道)真的?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将手中幼清的生辰八字给了筠兰)这是你母亲今日去魏国公府,请的生辰八字,也已经请人合过了,明年二月初十,是个好日子,宜嫁娶
盛筠兰太好了,姐姐你看(看着手中的生辰八字,开心的转了起来,幼清姐姐、薛幼溪、曹丹姝、晏清素几人自幼在崔家书塾念书,她们几个一同长大,金钗之年过后,幼清姐姐就是自己认定的嫂子,所以筠兰此刻的心情,怕是比自己议亲还要高兴,过了文定,婚事就算定了)
盛曦兰我早就知道了(想到当时奶奶和祖母让母亲出面,去魏国公府谈婚事的时候,母亲听到魏国公府时的表情,曦兰就忍不住想笑)
魏国公府,那是开国元勋,高德厚望的宿族世家,先祖享配太庙,忠烈祠里供奉着她家的祖叔伯父,全国的贞节牌坊叫她家妇人占了一成,而李幼清本人更是京城出了名端方正直的淑女,郑大夫人的幼妹,大娘子心里狠狠地揪了一把,她不想庶长子太过出挑,可奈何人长松的实力不允许啊,未及弱冠就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员了,又被两位老太太盯着,她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啊
而这一切都在崔家的意料之中,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长松被称之为神童,前途不可限量的时候,崔家压着不议亲的原因,只是一个微末小官,哪怕再聪明都抵不住他是庶子的出身,只有长松自己成长起来,让所有的人看到他的锦绣前程,才会在议亲时,让人忽略他的出身,只看重能力
盛筠兰(高兴之余,又夹杂着担忧)可是咱们就这么定了,哥哥回来会不会生气啊
盛曦兰哥哥先前已经表过态,婚嫁大事,从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祖母和奶奶满意,他没意见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等办完了松儿的婚事,就是你们了
盛筠兰(娇羞的低下了头)
盛曦兰(娇俏的笑着靠在奶奶怀中)曦儿要一辈子陪在奶奶身边,才不要嫁人呢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傻丫头,女孩子哪有不嫁人的,你们的事,我都放在心上呢……奶奶会为你们找一户好人家的……不求多高的门第……只要对你们好,一辈子平平顺顺的,奶奶就放心了(崔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着,心里也很是不舍,可也明白,即便再不舍,她们也迟早要嫁人的,这些年自己也在默默的留意着)
(半天没听到动静,海大娘子低头看去时,发现姐妹俩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心中失笑,这俩孩子,每次一说到婚姻大事,就来这一招)
宫中,官家看着手中的自画像出神,那日惊鸿一见,自己苦苦追寻,可这几年始终没有此女子的消息,回想起自己得知生母消息的那天,深夜将乳母许氏召来,追问了半天,才终于从他口中得知,自己的生母,是大娘娘身边的侍女李兰惠,此刻正被先帝下旨,在永定陵守陵,赵祯没有办法视自己的生母于不顾,不顾一切深夜骑马出了宫,直接飞奔想要去永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