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太太(秦国夫人)(未见山内)老太太今日是为着曦兰筠兰的婚事来的吧
盛家祖母是,她们姐妹俩原本早该说亲事,先前是曦儿要等松儿大婚后,如今却是耽搁不得了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曦儿的婚事,老太太应该也猜到了官家的意思,我们虽不希望曦儿入宫,但终究皇命不可违,所以我想着再等一年,若官家没有让曦儿入宫的旨意,咱们再给曦儿找户好人家
盛家祖母姐姐思虑的极是(天子之怒,不是他们盛家能够担待得起的)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那就先说说筠儿的婚事
盛家祖母不知姐姐可有相好的人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萦芑有个侄子,叫韩琦,为其父韩国华知泉州府时与婢女胡氏连理所生,四岁时父亲去世,此后由几位兄长扶养成人,如今已能自立,为人“端重寡言”,不喜嬉戏,学问过人。早前已经中了举,如今被萦芑安排在应天书院读书,也是要参加今年的科考的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他与筠儿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的情意,比之陌生人来得亲厚些的
崔老太太(秦国夫人)我们也问过筠兰的意思,她也是从小就喜欢韩琦的,所以我和官人商量了一下,待这回春闱结束,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促成她们的好事
老太太从崔家得了信,于是回去就将盛纮和大娘子叫到了寿安堂
盛家祖母今天我去问过崔老太太,关于曦儿筠儿的婚事,原本她们也为曦儿看好了人家,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曦儿如今是挂在大娘娘名下的,婚事少不得要问过大娘娘的意思
盛紘这是应该的
盛家祖母所以崔老太太决定先议筠儿的婚事,她们原就是双胎,也没差多少时辰,所以也没有必要非要按照曦儿议亲筠儿再议亲的顺序
盛紘是
盛紘只不知崔老太太相中了哪家
盛家祖母是韩大娘子的庶侄子,韩琦,今年参加科考的,和筠儿也是自小就相熟的
(大娘子听到只是一个普通官宦之家的庶子,心里放松了一大截,毕竟她心里是不希望庶女嫁得比华兰如兰好的,于是满意的对着老太太夸着)
盛家大娘子王若弗崔大相公的眼光,定不会差的,想来这韩琦必定是人中龙凤
大娘子不知韩琦如何,盛纮却是知道的,他为官向来谨慎,明白需要上下打点,广结善缘的道理,所以他早就在暗中观察过,今年要参加科考的举子,看到有前途的,收为门生资助一二的也不是没有,韩琦作为曦兰筠兰舅母的侄儿,盛纮自然关注到了,也了解了一下韩琦的为人,此番韩琦是和他一母同胞的哥哥韩璩一起参加科考,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文章诗词更是出类拔萃,是前三甲的有力竞争者,于是也很满意
盛家祖母找你们来,是商量嫁妆之事,本来依着打算,是她们姐妹出嫁时,每人1500两银子,可曦儿筠儿从小不在盛家长大,我们亏欠她们兄妹良多,上次长松大婚,我们家的聘礼也没有人崔家出得多(老太太只是想多弥补她们兄妹一些,她知道,在眼前的夫妻看来,只怕以为这只是低嫁,所以嫁妆什么的,必不会出多少,才将盛家对兄妹四人的亏欠都摆到了台上来)
老太太也知道这些年筠兰坐堂问诊,赚了不少的嫁妆体己,可自家孙女会赚钱是一回事,嫁妆是另一回事,孙女还是要疼的,所以心里早已打定了主意,无论眼前这对夫妻出多少,她私底下也会依着华兰的例为姐妹两人多添置一些的
盛紘母亲说的是,那就依华儿的例,多出一些
盛家祖母(见自己目的达到,老太太也点头赞同,不再说什么)
盛家大娘子王若弗(这话一出,大娘子立即炸毛了)华儿是高嫁,自然要多准备一些嫁妆,这筠兰是低嫁,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嫁妆银子
不怪大娘子着急上火,长松下聘时,盛纮明面上出了一份不说,私底下又贴了些祖产和银子,大娘子都心知肚明,可被盛纮以长柏的前途做诱,大娘子也无话可说,如今一个低嫁的,也要与华兰比肩,她是喜欢曦兰筠兰,但也无法做到对她们如对亲生女儿般,尤其崔家定然少不了一份嫁妆,加起来岂不是压了华儿一头
盛家大娘子王若弗母亲这例子一开,以后底下几个兰该如何算,总不能为了嫁女儿掏空家底吧(大娘子算数很好,划给姐妹四人的那十二家铺子,这些年生意一直很红火,赚得肯定不少,且在大娘子看来,他们早已是独立出去的人了,哪里需要额外的再添嫁妆)
盛紘你这说的什么话,当年华兰出嫁的时候,崔家还送了五十个大箱子做为添妆的事你忘了,这些年兄妹四人对你那是恭敬孝顺,对长柏和如兰谦和知礼,通遍汴京城,有哪个庶子庶女对待嫡母能做到他们那样
盛紘华儿没生儿子之前,被她婆母奚落,被人暗里嘲讽了多少,也是筠儿帮忙看的,多置办些嫁妆那不是应该的吗
盛紘(见大娘子还是一脸不愤)你就当看在华儿和两个外甥的份上
最终大娘子说不过老太太和官人,只能咬牙同意多置办些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