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曦兰六妹妹,走吧
盛如兰二姐姐,你要带六妹妹去哪儿
盛曦兰带六妹妹去药堂当跑堂的
盛如兰那我还是不去了(如兰是去过药堂,可是她受不了里面满满的中药味,不出一刻就出来了)
曦兰离开后,马车里的人才吩咐离开
盛明兰二姐姐,咱们这是去药堂的路吗?(看着像是要出城,不是说药堂在城内吗)
盛曦兰(故作玄虚道)怕我把你给扔了呀
盛明兰不是,就是我虽没去过药堂,但也听五姐姐说过,药堂在东大街上,可咱们这马车却是反方向而行,瞧着像是要去城外
盛曦兰筠兰今日要去城外一个村子,给那里的人治病,所以想带你一起去看看
盛明兰可刚刚…
盛曦兰我们去那里是去帮忙的,不是去游山玩水的,五妹妹骄纵惯了,怎么肯?
赵祯(官家)(城外)“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听这名字,就知道应该是个生活悠闲,怡然自得的村子
盛长松官家错了
赵祯(官家)错了?
盛长松他们只是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创建这个村子的人,是希望他们能在这里,过上他们最向往的那种恬淡舒适的生活,所以为村子取名叫“东篱”
赵祯(官家)(惊疑不解)京郊怎么会有流民村?
盛长松其实像这样的村子各地不知有多少,他们原是普通老百姓,过着早出晚归、男耕女织的生活,可一场天灾让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赵祯(官家)天灾?你说的是去年冬月京畿的那场时疫,和秦州涝灾
赵祯(官家)可朕…(看了看周围)可我记得大娘娘和吕相王相不是说将流民编入军籍,充做厢军的吗,怎么这里还有这么多流民
盛长松不知官(见官家抬手阻止,立即改了口)公子可知陈尧咨先生习武的故事
赵祯(官家)略有耳闻,当年陈尧咨已官至知州,仅仅因为他平时喜欢练习武艺,便被母亲狠狠毒打。后来,先帝需要一个既擅长弓矢又仪表出众的官员去陪同辽朝使臣射箭,只有陈尧咨符合条件。先帝托近臣给他捎话,如果他愿意,将封他为节度使。陈尧咨请示母亲。话刚说出口,又遭到一顿毒打,母亲骂他有损于书香门第声誉
赵祯(官家)(说完似乎有些明白了,节度使是正二品,在武将当中已属高官了,可哪怕先帝许诺予以节度使之职,在其母亲眼中,仍是有损声誉之事,而厢军只是地方军,想要出头,其难度不亚于上青天)所以…这就是他们甘愿成为流民,接受别人的施舍,也不愿成为厢军的原因吗
盛长松公子进去看看就明白了
官家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蔚蓝高远的天空,近看,小小村落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庄户们已经开始今年的春耕了,田地里都是三五成群忙着播种的农户,微风拂过,翻过层层禾苗,那些零零落落的果园,弯弯曲曲的田埂,矮矮的土房茅草房,还有房顶上飘动的如丝炊烟,都显露无遗地呈现出来,官家似乎有些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愿充为厢军了
赵祯(官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赵祯(官家)有这样一座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可以栖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去过那种刀口舔血,朝不保夕,还不被人理解的军旅生活呢
赵祯(官家)(话音未落,就看到不远处,熟悉的身影,眉间闪过无数念头)她经常来这儿吗?
盛长松李娘子每月初一十五,去开宝寺上香后,都会来这里帮忙(这也是今日带他来的目的)
官家看着近在咫尺的人,心里瞬时闪过无数种念头,他想冲上前去,立即带她回宫,可刚走两步就停了下来,也明白她不会跟着自己回宫的,眼中有湿润的水珠凝结,他一直想再见她一面,可是如今真的见到了,他却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近乡情更怯,竟有种想转身离开的冲动
盛长松李娘子今日做了蜜饯糕果,公子不去尝尝吗
长松明白官家对李顺容的思念,若是不安排他们见一面,官家心里对李顺容的思念与愧疚,会伴随他一生,所以在知道李顺容今日会来这时,特意说要带官家体察民情
李娘子刚将织好的布整理好,就看见了不远处的人,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庞,她原本不知道她心中的六哥儿变成模样,她对如今六哥儿的了解,都来自于盛姑姑送上来的一幅幅画像,有生气的,有开心的,有发呆的,有幼稚的,画像上的六哥儿,是那样的鲜活
盛姑姑(见顺容有些犹豫和退意,盛姑姑怕她又像上次那般,转身回屋,于是附在她耳边说道)李娘子,这里没有顺容,没有官家,只有李娘子和六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