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官家带着里坊之策,去找曦兰商议)
盛曦兰六郎是一国之君,该自己拿主意才是
赵祯(官家)我这一国之君,所见所闻,还不及你的一两成,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富有四海呢?
赵祯(官家)(也明白她的顾虑,来自于他对大娘娘的忌惮,于是道)之前,是我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无端的猜忌大娘娘
赵祯(官家)(他也是到了自己独立用人的时候,才明白为君的艰难,一场废后,竟也能发展成党争)
盛曦兰(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大娘娘宫内的那幅百官图,以及一些文书,送给了官家)这是大娘娘,让我在官家意识到朝廷中的党争后,再交给官家的东西
官家看着百官图,再联想到废后时的党争,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因为那所有的党派,直接间接,几乎都与他一意孤行的与大娘娘对着干,而提拔的人有关
盛曦兰大娘娘深知六郎的抱负,但是身为官家,却无定志,对于朝臣及他们的言论没有独立而全面的判断
盛曦兰一如当年官家曾像王相请教,陈琳为官为人如何,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对于朝臣,却没有一个全面的判断和认知
盛曦兰大娘娘曾说,官家广开言路是好事,但不宜太过依赖文官,天圣五年,官家扩大进士名额,录取一千四百多人,直接超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录取进士的总和,天圣八年,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二十二人。官家可知会造成什么样
赵祯(官家)(似懂非懂道)官员数量过于庞大?
盛曦兰那么如此庞大的官员数量,他们的薪资从何处来呢,官家想过吗
赵祯(官家)自然是从国库出
盛曦兰国库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赵祯(官家)税务(答完才明白曦兰想说的是什么,国朝税务都有定例,想要养活数量如此旁大的官员,那么税务势必会增加)
盛曦兰六郎何不再看看大娘娘留下的这些文书
赵祯(官家)(翻开了几页的文书,就翻不下去了,这才后悔莫及,上面记载着他提拔的一些人,侵占土地,做收地的买卖,以致土地兼并之风日盛)
盛曦兰论事论人,不应该抛开前因后果,官家因为猜忌,所以认为大娘娘恋栈权位,想独霸朝纲,八大王因为猜忌,所以仅凭着猜测就污蔑大娘娘,毒害母亲,你们当时可曾想过,要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盛曦兰官家广纳谏言是好事,问题是官家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言官的政见是对的,还是只是迫于言官的威压,不得不答应,但心里却并不赞同
盛曦兰如今官家带着里坊之策而来,是真的想听臣妾的意见,还是仅仅为了找认同感
盛曦兰再有,言官的犯言直谏,真的是为国为民,还是单单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官家该如何区分
盛曦兰最后,若官家的政令与言官不一,却明白官家或朝臣的政令才是真的利国利民后,官家是坚持对的政策,还是选择因一时之气,而站在百官的对立面
盛曦兰待官家想明白了这些,回答了这些问题,六郎若还想听兰儿的意见,那么兰儿,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渣作者这一章中,曦兰的称呼,在六郎和官家之间转换,是因为曦兰一直都很清醒,所以才会在谈及朝政时,用官家与臣妾来说
渣作者在夫妻之间简单的谈话中,用的是六郎和兰儿,是因为她也想借这个机会,有意识的让官家将兰儿和皇后的身份,做个区分
渣作者也是试探此时在官家心里,她是什么样的人,是问皇后,还是和兰儿商量
渣作者之所以想让官家在皇后和兰儿之间做个区分,来源于官家恼羞成怒之下的那句“盛曦兰,你想以下犯上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