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发朋友圈,会分手的
“工作和生活上的那些难题,根本不足以让我难过。
最伤人的,是她每天在跟我说的话。”
老友心情不好,我邀请他来店里坐坐;
酒过三巡后,他这样说。
他每天难以忍受的那些话,你也一定听过或说过:
你怎么这么邋遢?
你做点家务不行吗?
说多少次了,你听不懂人话?
人都有一个通病:
越是对待不熟悉的人,就越礼貌;
越是对待亲密的人,就越是无所顾忌。
明明最在意,却最舍得恶语相向;
竖起一身的刺,像是要攻击敌人那样。
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道:
“'期望'带来的偏差,总是会引爆负面情绪。”
有期望,失望就很难避免;
可就算对方再事无巨细、一心为你,也无法保证一次都不会让你失望。
前几天我收到了来自挚友小A的留言。
她和男朋友吵架,实在气不过;
在朋友圈发了一大段话,来指责男朋友。
他看到后,给她发了“分手”两个字之后,就把她拉黑了。
她很后悔,问我该怎样挽回,我说:
“有些话发到朋友圈就无法挽回了。”
在任何一段恋爱或婚姻里,吵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分手,就不要把争吵弄得人尽皆知。
这不但是给感情留退路,还是在给感情变好的机会。
试图用责备的方法,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如果你直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责怪对方;
这种方法将切断对方变好的途径。
因为,那些话除了挑衅,没有别的作用。”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把这种远离目的的责备和争辩;
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的沟通方式下,人们不围绕“内心需要”进行沟通。
所以,在这种无效“磨合”下,感情并不会变得更好。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指责,我越想反击。
可是言语上的斗争,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吵赢了架,却输了感情,得不偿失。
电影《囧妈》里,徐峥讲过一句话:
“在感情里面,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因为讲道理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对方:
“你不懂,我懂,你得听我的。”
谁不懂道理呢?
可是比起道理,我们都更想要懂自己的人。
我妈生病之后,记忆力慢慢变差。
总是在忘了什么事之后,又自责又着急;
有时还会把气撒到我爸身上。
但我爸不但不生气,还会认错,表态下次一定记得提醒她。
他这么说之后,我妈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在我爸看来,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很多时候,一个拥抱、一句软话,就能解决问题;
何必硬碰硬,把气氛搞得紧张,把你我的情绪搞得更差。
杨绛在《我们仨》里,讲过她和钱钟书的一次争吵。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
他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的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结果,我对,他错。
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不开心。”
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本就一地;
如果每件事都要争辩是非,那永远没有尽头。
别在情绪上头的那一刻,就忘了对方所有的好;
只顾着说狠话,却忘了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人生海海,有幸相爱,我们不该针锋相对;
我更想与你在有限的时光中,制造更多爱意。
这样才能在时间的尽头,发自肺腑的说一句:
“世间有你给我的温柔;
不枉我来此一遭。”
家里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一种人,就是很会「大喇叭」的人。这种类型的人,有个特点,就是不经过大脑,什么都说。说,倒不要紧,问题是还会添油加醋的,带着自己的偏见描述,导致直接影响其他人的判断。被传的越多,事实越歪曲。
有过几次「大喇叭」记录的人,自然会被人远离。放到现在,就是先屏蔽朋友圈,然后现实中也保持距离。尽量少来往,即使遇到了,也不再多「废话」。因为已经失去了一定的信任基础。
不要小看平时的「废话」,有人能和你说生活中这些或那些的「废话」,就代表着一定的信任。如果连一句「废话」都不说,也就意味着关系的疏远。比如,两个彼此相爱的人,不就是从「令人艳羡」到「废话连篇」么?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废话」不多了,也就代表着关系也不再那么亲近了。
我们之所以能和一些人无话不谈,最重要的原因,是彼此信任。大家都很清楚,哪些话,可以被拿去分享。哪些话,只适合保留在两个人之间,尤其是每个人的隐私。如果你连这点都分不清,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也许你时常感到难过或吃惊,为什么之前的好朋友都在慢慢疏远。除了价值观的不断更新变化,导致不在同个频道之外,也许还存在「大喇叭」的情况。如果是有意,那就是人品的问题。如果是无意,可能是两种情况:1、真的是无心(可被原谅);2、个人的陋习(必须改变)。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句来自《马太福音》的经典名言,也是现今社会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的确需要我们铭记在心。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在你想要得到别人尊重时,自己也理应尊重别人。这种彼此尊重的行为,要大加鼓励和赞赏。
当今社会,很流行流言蜚语,越是负面的,越容易被传播。流言蜚语往往混淆了视听,模糊了真相。对当事人产生杀伤力,甚至致命。同时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破坏了社会和谐。下面摘自网络上一个令人反省的寓言故事,但愿能给大家带去启发。故事的题目是《牛是怎么死的?》:
牛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牛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牛,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猫转身对羊说:「牛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牛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牛是不是好一点儿。」鸡对猪说:「牛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牛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牛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牛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头勤劳而实在的牛,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不要随意对外人诉说你的痛苦。真正的痛苦,不是用言语能表明的。况且,很少人真正能把你的痛苦当回事。正如寓言中,那些不知趣又拖后腿的猫狗朋友一样。对于那一头忠心耿耿的牛来说,实在是冤。早知如此,就应什么都不说。
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流言一传十,十传百,会把难得的交情下获得的信任,和任何有价值的真相,歪曲成于己于真相无益的谎言。真是人言可畏啊!言辞是行动的影子,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若能考虑两三遍以后再说,相信一定是成熟的表现,也会更加周全缜密。
凡事都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都得益处。用爱心说诚实话,而不是似是而非的揣测或结论。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不要轻信隔耳传言,除非你已当面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