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到了前院,公主带人直接去了内厅
内厅坐着的都是各家官眷,公主身份尊贵自不会过去太早,所以内厅现在是定远侯的两个妾室在招待各位官家夫人
众位妇夫人见了公主少不得又是一通行礼问安,一通忙乱
公主笑到“各位夫人少礼,都坐吧”众人谢坐
公主也落座与主位,那两个妾室恭敬的站在公主身后,娇娘嗤想只是表面恭敬罢了,谁知道心里到底是个什么盘算
王氏坐于公主右边下手沛璇则立于母亲身后
而公主左手边的几位夫人是侯爷本家的几个媳妇
待到众人都坐定公主左手边的几位夫人就开始小心翼翼的同公主搭话
过了大约一刻钟徐嬷嬷说“主子时辰到了”
这洗三礼一贯是在产房外厅正面由接生的收生姥姥主持
公主敛裾起身带着王氏移步,各位夫人也鱼贯而出
进了西跨院公主发觉侯爷早就在了,许是怕下人手脚不麻利耽误了时辰才来盯着
跨院里下人早已按收生姥姥所需准备好所有东西,香案上供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
香炉里盛着小米,当香灰插香用。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祭祀时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香炉旁摆着五碗桂花缸炉与油糕作为供品,旁边还有一个盛有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
收生姥姥从周妈妈手中接过娇娘这洗三礼就算开始了,早有奴婢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摆在长桌上
娇娘也算是平生头一遭见识这阵仗,所以也是好奇的四处张望
洗三礼的第一步就是娇娘的本家亲属依尊卑长幼,为小娇娘填盆
先是公主上前添了水,收生姥姥在旁边高唱“长流水,聪明灵俐”随后公主又在盆里放了自己陪嫁的一对精巧的四羽凤钗
定远侯则添了绞丝龙凤纹金银手钏各一对
再就是定远侯的几个本家媳妇,也就是娇娘的姑姑,婶婶,堂姐,嫂嫂这些人,再往后就是各位官眷
众人有填首饰的也有直接填金银的
还有一些填了枣子桂圆栗子等物收生姥姥在一旁笑眯眯的道“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 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
娇娘看着桂圆喜人,也怕外人看出这小婴儿换了芯子,索性就抓起一个往嘴里塞
收生姥姥看了笑的合不拢嘴忙道“桂圆,桂圆,连中三元”
连公主都不禁抬了帕子掩唇而笑
“添盆”后,收生姥姥便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搅,说道:“一搅两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七十儿、八十儿、歪毛儿、淘气儿,唏哩呼噜都来啦!”这才开始给娇娘洗澡
娇娘皮肤本就细嫩,再加上这小身子刚生下来,皮肤更是娇嫩无比,诈一接触这凉水冷的一机灵,娇娘心思一转随即放声大哭
原来古代洗三时孩子受凉哭,不但不犯忌讳,反认为吉祥,谓之“响盆”
边洗收生姥姥嘴里还念叨着助词,洗过之后,用艾叶球儿点着,以生姜片作托,放在娇娘脑门上,象征性地炙一炙
再给娇娘梳头打扮一下,收生姥姥说着什么“三梳子,两拢子,长大绾髻做娘娘;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女婿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随后又用鸡蛋往娇娘脸上滚滚,说什么“鸡蛋滚滚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的,真正是爱人儿。”
娇娘被人揉来弄去,心里不似刚才好奇,愈来愈不耐,心里已然有些光火
娇娘一个转头,就看见收生姥姥拿起早在酒里消了毒的银针过了火,要给自己扎耳朵眼
娇娘嘴里直发苦,要问娇娘前世最怕的是什么那无疑就是打针了,所以娇娘看见那烧红的针尖瞬间就不淡定了这下是真的哭了
好不容易扎完了耳眼,收生姥又把娇娘从盆子里抱出来,揩干净身上的水,娇娘以为这就完了刚松了口气随后就被人捆了起来
收生姥姥把娇娘捆好,用一棵大葱往身上轻轻打三下,说:“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灵俐”
随后叫人把葱扔在房顶上(有祝愿小孩将来聪明绝顶之意)
拿起秤砣几比划,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祝愿小孩长大后在家庭、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又放下秤砣拿起锁头三比划:说:“长大啦,头紧、脚紧、手紧”(祝愿小孩长大后稳重、谨慎)
再把娇娘托在茶盘里,用事先准备好的金银锞子往娇娘身上一掖,说:“左掖金,右掖银,花不了,赏下人”(祝愿小孩长大后,福大禄大财命大)
娇娘被这些金银锞子硌的难受,不安的扭了扭身子
最有趣的是,收生姥姥拿着一把自己叠的纸质石榴花往烘笼儿里一筛,说道:“栀子花、茉莉花、桃、杏、玫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儿的……”(祝愿小孩不出或少出天花,没灾没病地健康成长)
这样洗三礼就算是完了,娇娘总算松了口气心想这古代的礼仪还真是繁琐,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里待上个几十年,娇娘一个头就两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