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看文须知,本文原创男主皮像为羽生结弦,人设依旧是病弱少年但无哮喘(具体指路下一章)
长着少女漫画主角的脸,活得却更像一部热血动画,这个27岁的日本花样滑冰选手,受到了霓虹国民的迷之宠爱。
他叫羽生结弦
因为他最爱维尼熊,所以滑冰结束后,冰场上会下起“维尼熊雨”:
(实力宠溺)
如果确定参加出场,门票就会很快被一抢而空。采访为他前来的观众,都是一阵宠上天的赞美:
“可爱又诚实”、“接受采访时的答复也很精彩”(by两位宠溺的老奶奶)
“简直不是人类了”(by星星眼的女高中生)
“虽然比我年纪小,却很坚强可靠,背负着日本而拼搏。”(by客观评价状的大叔)
……
这个小伙为什么在中国也颇有人气?
首先是迷倒万千少女的一张脸,清秀的外表外加卖得一手好萌,好像的确是近年来女性们偏爱的类型。
另外,像其他答案里频繁提到的,作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美丽运动”,花样滑冰容易令大众产生观赏兴趣。而羽生结弦在拥有一定跳跃难度的同时,在艺术表现力上极具感染力:
(采用电影《阴阳师》配乐的自由滑表演《SEIMEI》,被粉丝们称作“神作”)
还有正如排名靠前的回答所说:
“这是一个把自己活成了一本漫画的人。不对,漫画主角都不带他这么开挂的。”
羽生结弦的个人经历,还真像是一部热血漫画。
主人公的人设是一位病弱少年。父母为了治疗他的哮喘,让他学习滑冰。
没想到这个小朋友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滑冰。
十一岁接受采访时,留着偶像普鲁申科(有“冰上皇帝”之称的俄罗斯传奇选手)同款发型的羽生,略微羞涩又带着笃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拿到奥运会金牌”。
有了理想,小伙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日本最年少的世界青年锦标赛的男单冠军。不过成人世界的竞争更激烈。
虽然身怀男选手很难完成、强调高柔韧性的“绝招”,但大人们也有自己的“杀手锏”——强调综合性的四周跳。
为了在自己成人首秀上完成四周跳,15岁的小伙开始了自己的训练。
平均每一分钟进行一次四周跳,刚开始大概是五十回成功一次的概率。羽生就这样反复摔倒又爬起,终于花了两个月把技能学到了手。
2011年的大地震应该是羽生追求之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
老家仙台是重灾区,冰场也未能幸免。失去训练场地,羽生就大量参加商演当作训练。一年下来参加了大大小小60次演出,还在期间排练出了参加次年比赛的节目。
羽生结弦在震后的比赛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2012年开始曾十次刷新世界纪录、2014年成为66年奥运历史中最年轻的男子花样滑冰冠军……很少失误的他,只有在一次比赛时频频摔倒。
那是2014年的“花滑中国杯”。羽生和中国选手闫涵在赛前热身时相撞,高速的强烈撞击让他痛得躺在冰上喘息。
简单做了止血和包扎,羽生又回到了赛场,仅仅试跳一下就开始气喘不止。
旁边的教练叮嘱他:“你不一定要当主角……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但羽生心里早有了答案,他返回冰面低声怒吼着:
“跳。”
正式比赛时他冷静地改变节目的构成,一些高难度的小动作被省去。但为了基础分数,在该起跳的时候仍勇敢地起跳。
四分半的演出总共摔倒了五次,最后一次爬起来已经很艰难了。结束后在教练的搀扶下离开了赛场,结果是获得了第二名……
羽生的偶像、很少夸人的普鲁申科曾这样说过自己的迷弟:
“真正强大的选手不是只赢得一次比赛,而是可以做到连胜……但令人赞叹的是羽生却能做到这一点。”
那股拼尽全力的热血劲儿,或许就是羽生结弦的连胜秘诀吧。
――――――――――――――――――
“因为有哮喘,就让竞技变得如此艰难,我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还鼓励同样有哮喘的小选手说:
“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较。”
“只要自己认为哮喘是一件普通的事情,然后努力去克服就好啦。”
为了克服哮喘,羽生结弦基本上是花别人两倍的时间去训练。
一般选手每天练20-30次四周跳。
羽生结弦一天会跳60次。
不要以为多跳30次是很简单的事情。
花滑的四周跳是非常困难也非常痛苦的训练。
一次四周跳就意味着选手要在0.7秒的滞空时间内,让身体旋转四周。
由于身体高速旋转,所以人在落地时候受到的冲击力是体重的5倍。
羽生结弦百科上的体重是57kg,你可以算算他每天跳60次要承受多少冲击力?
我用最简单的方法算57kg×5×60=17吨!
(每天都要承受这么大的冲击力,所以大部分花滑运动员都长不高)
训练量这么大,受伤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羽生结弦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他认为受伤就是因为自己动作还没掌握,做得不够好。
“只要以后做好了,不摔就行了。”
对羽生结弦的坚持,前教练阿部奈奈美是这样说的。
“是的,我认为羽生结弦是天才。”
“但他的天才和别人所说的天才有点不一样。”
“他可以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他可以为了将本身天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努力。”
“这种努力的方式,正是我觉得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像奈奈美教练说的,羽生结弦是一个“努力的天才”。
而且,他的努力,不只是在冰场上。
就算不训练,羽生结弦想的也只有花滑。
他读的大学专业是人类情报科学。
他读这门课,就是因为对人体工学感兴趣,想从科学、数据上去分析自己的跳跃、动作要用什么角度、多大的力量、速度最合理。
(PS:羽生结弦是早稻田大学的,而且是一般考试入学,学霸一枚)
除了读书,羽生结弦对花滑的艺术性,也非常重视。
因为花滑是一项比较特别的体育项目。
它有很强的观赏性。
在比赛中,除了有技术分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节目内容分,我们一般也叫P分(Program Component Score),有点类似于演技、表现力、艺术感染力。
就是选手不仅要跳得难,还要跳得美。
羽生结弦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一直都是很优秀的。
之前说,大家那么喜欢羽生结弦,也是因为他的比赛既有技术性,也有艺术性。
――――――――――――――――――
不过,竞技体育不是读书考试,不是光努力就可以的。
要在比赛中夺冠,除了过硬的技术,还要有惊人的意志力和不断向前的精神。
而羽生结弦最打动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他的职业生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一次,羽生结弦好像都有逆转取胜的能量。
很多人说羽生结弦很软萌,其实压根不是,他只是长得萌,但性格是非常硬、非常man的。
就像所有迷妹心头的痛——2014年中国大奖赛。
羽生结弦在自由滑之前的热身,和中国选手闫涵撞在一起了。
当时,情况很严重,两个人的头部都受伤了,羽生结弦还有一道长长的疤,不断在流血。
这时候一般处理方法,就是退赛到医院检查。
但是羽生结弦和闫涵都没有。
羽生结弦包扎好以后,狠狠地甩了一句“跳!”就上场了。
虽然之后,他在四分半的节目里摔了五次,远远不如平时的表现。
但是,羽生结弦还是凭借总分拿下了亚军。
(花滑比赛分短节目和自由滑两个项目,最后算的是两个项目的总分,羽生结弦受伤的是自由滑阶段)
其实羽生结弦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很可能会加重伤势或者导致脑震荡。
他回国以后,也有很多媒体批评他,“只想出风头,没有考虑自己作为运动员的立场”。
但熟悉他的朋友却说:
“正是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出场,才是羽生结弦啊。”
“羽生结弦并不是单纯的运动员,虽然不知道使命感这个词恰不恰当。但是站在冰场上,在那里弃权这个选项,在结弦这里是不可能的。”
羽生结弦说过,他觉得运动员是没有极限的。“如果不逼自己,不挑战自己,就丢了作为运动员的初心。”
这就是羽生结弦。
他坚毅、强大,不断地挑战极限。
――――――――――――――――――
在羽生结弦表演的这么多套节目里,我始终最喜欢《阴阳师》,觉得它最符合羽生结弦的气质。
在原著里,阴阳师安倍晴明就是“一位身材修长、肤色净白、目光如水的飘逸美男子”。
这些形容放在敏感、纤细的羽生结弦身上,感觉就是100%还原。
羽生结弦一曲《阴阳师》跳完之后,所有迷妹都疯了。
央视的女主持陈滢姐姐,更是直接念起了诗——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用她深情的旁白,把羽生结弦送上了热搜。
可能是陈滢姐姐有点太激动了吧,有很多不看花滑的人,听了会觉得很奇怪——
一个别的国家的花滑运动员,有值得我们的女主持人这么追捧吗?
央视主持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掉价,太疯狂了?
嗯,对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花痴,是绝对坚定不移地站在陈滢姐姐这边的。
毕竟真正的体育就是超越国界、性别的存在。
“他会施展魔力,将艺术和竞技融为一体”“这是属于他的时刻”,这是CBC的解说,可见不只是央视的女主播会为他疯狂,外国的解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欣赏竞技水平高的运动员,并由衷地发出赞叹,这是我们热爱这项赛事的表现,并不是不专业的行为。
CBC说,羽生结弦是一个可以将艺术和技术完全融合的人。
他在冰场上,飘逸的身段,优雅的气质。
还有“舍我其谁”的气场。
这一切,都会把人深深地吸引到他的表演中,一见难忘。
――――
看了羽生结弦夺冠的过程,你应该就会明白,他这个天才并不是光靠天赋和颜值就能圈粉的。
你也应该可以了解,央视主持深情地说出那段话——
“在受伤之后,零热身参加奥运会,他依然是王。”
“他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部热血动漫。”
并不是花痴,并不是煽情,而是真情流露,真心感动。
――――――――――――――――――
最后再来看看这个小伙子在采访时说过的话,每句也是燃到不行。
“明明能做到的事情等到失败了说可惜,那不是很无聊吗。那样大概不能算是竭尽全力地去做。不管怎样的情况都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花滑运动员的作法。”
“无论到何时都不能说出‘我还差得远’这类的话。”
“努力会撒谎,但努力不会白费。”
“奥运冠军什么的、世界冠军什么的,都没有关系。我丝毫没有失去动力,我还想要变的更强大。新的敌人就是我自己。”
“当洞悉到自己的弱点时,再一次感受到‘我想要变的更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