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李元婴从滕州被贬南昌,相传李元婴兴建滕王阁后,又建造了一艘青雀舸,并常常率领僚属狎客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当他见到洲上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的蝴蝶时,不禁让他欣喜若狂。李元婴本来工书善画,再经过师法自然,李元婴的画技愈发长进,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其蝶、花莫不栩栩如生,终于渐成自家体系,他画过许多蝴蝶图,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图》,并从此在画坛留下了“滕派蝶画”的美名。
李元婴之“滕派蝶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创一门,它始创于宫廷,后由宫廷流入民间,并自守一格不失本色。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论》、《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著作,都对此多有记述。
“滕派蝶画”以画蝶为主,其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粉翅翻飞,所绘蝴蝶莫不栩栩如生。画中不衬托大型花卉,在蝴蝶之外,仅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其画面要求达到“雅、素、洒、脱”四大风格。
“雅”即雅致不俗,笔触生动巧妙,彩绒清晰;
“素”即全幅画面表现出冰晶雪莹之清明洁白,每只蝴蝶均藏着俊朗气氛;
“洒”即指笔法潇洒流利、飘逸不凡、技巧灵动、法不越规,使观者有流动之感;
“脱”乃指突于绢上,笔触曲折、灵敏奥妙、望之摇拂、呼之欲飞。
社会影响
相传李元婴始创“滕派蝶画”之后,其曾孙湛然传承此技。湛然之后,宫中相承,无过记闻。又据称:当时在滕王府做幕宾的梁太尉,因常伴湛然作画,留心此道,悟得精髓,遂得滕画真谛,并从此由梁家将“滕派蝶画”自后宫传习于民间,以至代代不绝。而梁家传习“滕派蝶画”亦立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这种单线传承的习俗,虽然能克绍箕裘,精进不绝,但毕竟有传习不广,难于发扬光大,更进善境,甚之由于世事沧桑,人事代谢,偶有意外,即有传失之虞。历代“滕派蝶画”在传承上,就曾多次险遭厄运,所幸的是,“滕派蝶画”这一画派和技巧,并成为了中国工笔绘画领域里的浓墨重彩的一页。
画派画展
1996年5月,在江西南昌滕王阁,当地画坛还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全国性“滕派蝶画”展,使得几近湮没了的“滕派蝶画”又得以在盛世重放异彩。
李元婴因建滕王阁而名,又因滕王阁而得“蝶画”流传。
史书记载编辑 播报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四》
《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
《宣和画谱》李渊封她为长沙公主,把她嫁给了驸马冯少师, [1] 冯少师是李世民秦王府的亲信。她的六妹万春公主后来也被改封为长沙公主。
史籍记载编辑 播报
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高祖十九女。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1]
唐会要卷六
公主
凡公主封有以国名者。鄎国代国霍国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阳宣阳东阳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乐长宁是也。惟元宗之女。皆以美名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