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史臣修高祖实录,语多微隐,若有怵惕不宁之情焉,夫人皆有之心也,且以示后世,与宋太宗烛影斧声之事同其传疑,则人固谓天伦之不可戕也。而太宗命直书其事,无畏于天无惮于人而不掩,乃以自信其大恶之可以昭示万世而无惭……若夫过之不可掩,而君子谓其如日月之食者,则惟以听天下后世之公论,而固非己自快言之以奖天下于戕恩。况太宗之以夺大位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慝乎?至于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于人类矣。
106.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天竺……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延历岁月,药成,服竟不效,后放还本国。
107. 《旧唐书》卷八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
108. 《旧唐书》卷三 本纪第三:“(贞观二十二年)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国,大破之,获其王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以诣阙。
109.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其言率皆迂诞无实,苟欲以延岁月,药竟不就,乃放还。
110. 宋人洪迈 《容斋随笔》 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111. 《旧唐书》卷八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 :时东州道总管高侃破高丽余众于安市城,奏称有高丽僧言中国灾异,请诛之。上谓处俊曰:"朕闻为君上者,以天下之目而视,以天下之耳而听,盖欲广闻见也。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其事必虚,闻之者足以自戒。舜立谤木,良有以也。欲箝天下之口,其可得乎?此不足以加罪。"特令赦之。
118.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三年……夏四月……甲子,太宗始于太极殿听政。
119.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六月戊寅,以旱,亲录囚徒。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祈雨于名山大川,中书舍人杜正伦等往关内诸州慰抚。又令文武官各上封事,极言得失。
120.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冬十一月丙午,西突厥、高昌遣使朝贡。庚申,以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击突厥。……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戎阵者各立一寺,命虞世南、李伯药、褚亮、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之碑铭,以纪功业。
122.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三》:四年……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甲午,以俘颉利告于太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