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旧唐书●儒学上●陆德明传》:王世充平,太宗征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寻补太学博士。
125. 《册府元龟◎宫臣部●讲习》:唐孔頴达,武徳中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陆徳明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
126. 《册府元龟◎储宫部●监国》:太宗贞观四年五月,诏“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讼,在兹恤隐。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今若有固执所见,谓理不尽,然后闻奏。” 九年,太宗在谅暗之中,庶政皆令承乾听断,颇有大体。自此太宗每行幸,常令居守监国。
127. 《命皇太子权知军国事诏》:朕以不天,夙罹偏罚,假息旦暮,分沈苫 壤。仰赖先皇慈恩鞠育,爰自幼年。至於成家,未及弱冠,仍属乱离。翼奉义旗,身当矢石,克平多难,任居 藩屏。遂复委以万机,膺庇景命。祗惧虚薄,弗克负 葆,日夜兢兢,不遑宁宴。加以气患,屡幸九成,晨昏定省,废於朝夕。今岁停行,尽行养礼,不谓殃罚深 重,大行崩背。号天叩地,无所逮及,伏奉遗诏,追迹汉 文。以日易月,降其常期,顾命之旨,诚不可违。然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殷周以来,罔弗遵用,汉文变 古,有乖前式。且慈颜日远,忻谒无由,俯就之文,理即遵 奉。然朕之情切,不可循前,荼毒之心,何可堪忍。皇太子承乾,文过志学,秉性聪敏,频年治国,理务允谐。今欲於东宫平决,朕得尽哀庐室,终其丧纪,望群公 卿士,股肱王室。兴言及此,唯增哽绝,朝多君子,恕朕哀心。
128. 《新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三十四》:十三年,东宫置崇文馆。自天下初定,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虽七营飞骑,亦置生,遣博士为授经。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遂至八千余人。
129. 《册府元龟◎储宫部●才智》:唐太子承乾,太宗长子,少敏惠,太宗甚爱之。贞观八年九月,太子来朝。太宗谓侍臣曰:“我以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但与孔颖达评论古事。我试令作数纸书,言经国大体。立成三纸,颇有可观。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130. 《唐会要●卷五十》:龙兴观,崇教坊。贞观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秦英祈祷,得愈,遂立为西华观。垂拱三年,改为金台观。神龙元年,又改为中兴观。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复改为龙兴观。
131. 《续高僧传●卷十三》:释昙藏。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及皇储失御,便召入宫,受菩萨戒翌日便瘳,敕赐绢数百段,衣对亦尔,度人三千,并造普光寺焉。
132. 《佛祖统纪●卷第五十三》: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
133. 《册府元龟◎帝王部●赦宥》:五年五月壬午,皇太子承乾疾笃,请降囚徒,许之。
134. 《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五年......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居之,为太子授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