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
本书标签: 穿越 

唐太宗:杨妃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

观点之二认为杨妃早丧,因此封号为追封,所以可能是任何一个,这样与晋封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矛盾。杨贵妃此后递进改封为贵妃也顺理成章,但是史料只字未写李恪等人的孝悌是硬伤之一。比如《隋书》中大刘良娣早丧就提到其子燕王每至母亲忌日便哭泣等孝悌举动,在举孝廉制度还有余威的隋唐时期,孝悌是个人品格的集中表现,以孝闻名之人甚至可以直接被举荐做官,而在李恪与李愔列传或墓志均未提到其孝悌则令人疑惑。

观点之三认为杨妃可能因故出内,情同唐睿宗时崔贵妃和豆卢贵妃例,豆卢贵妃因出内未住宫内,崔氏可能是追封。故在此前提下,杨妃亦可能为任何一种封号,也不会与现有史书中记载的情况相矛盾。

观点之四认为杨妃和杨贵妃是一人,此观点极为少数。鉴于同时期修史和宫中称谓的惯例,《隋书》中的大刘良娣(早丧)和小刘良娣,两唐书中高祖后宫的大杨嫔和小杨嫔、玄宗时的武惠妃与武贤仪(时称小武妃)等,太宗后妃中两位“杨妃”却只以“杨妃”统称之不加区分,未免粗糙而突兀。五代时,金石学兴起,墓碑墓志的拓本保留,为后世修史提供了补充资料,太宗后宫出现两个“杨妃”或因国史有缺而金石弥补不全所致,但此说法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太宗后宫“杨妃”之多,尤其是在赵王李福的墓志出土之后,现有的史料记载直接导致“双贵妃并存”的现象,与已知的后宫制度资料存在冲突;而如果是死后追封,则需要证明杨贵妃去世早于儿子李福,这样在儿子的墓志上才会写上其母最后的封号。但李福的墓志上没有明确写孝悌,故无法断言杨贵妃早亡,且赵王福墓志上明言“王,杨贵妃所生”,而非“赠贵妃杨氏”,且从《唐会要》之言可知,杨贵妃至少活到永徽六年(655年),且封赵国太妃并获得高宗李治的礼遇 [26] ,所以有部分学者认为杨贵妃是死在李福之后。

晚年成迷

杨妃的卒年,现不可知。《唐会要》昭陵陪葬名单中并未出现“杨妃”,而《唐会要》名单本身亦非完整 [27] ,故杨妃是否陪葬昭陵,亦是未知之数。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李恪被卷入政治斗争,蒙冤而死;其弟李愔亦受牵连。现从两唐书中,未见此案对杨妃生平的影响,难以判断是其史料遗失还是其已亡于冤案之前而未被牵连。祖父母

祖父:隋文帝杨坚

祖母: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父母

父亲:隋炀帝杨广

生母:不详

嫡母:皇后萧氏(萧皇后)

兄弟姐妹

兄弟

元德太子杨昭

齐王杨暕

赵王杨杲

另有一兄早夭 [33]

姐姐

南阳公主,嫁宇文士及,生子宇文禅师

丈夫

唐太宗李世民

子孙

儿子

李恪,封吴王,南唐时追尊为定宗孝静皇帝,史书有争议

李愔,封蜀王

生女不详

孙子

李仁(李千里),李恪之子,封成王

李玮,李恪之子,早卒,追封朗陵郡王

李琨,李恪之子,追封吴王

李璄,李恪之子,封归政郡王

李璠,李愔之子,封蜀王

孙女

信安县主,李恪第四女,嫁元思忠

李华,宣城县主,李恪第五女,未嫁

宝安县主,李愔长女,嫁崔思古

上一章 唐太宗:杨妃 穿越:这事不是我本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