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失策
失策一
不该害死纯元。宜修皇后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纯元,败也纯元“。她当初因为姐姐夺了自己的福晋之位而对纯元下手,个人以为是很不理智的。她应该想到,如果纯元在这个时候死去,那她就成了皇上毕生难忘的人。从诸人对纯元的描述我们可知,纯元是个天性单纯的人。如果纯元活下去,要么她继续单纯下去,宫里自有人对付她,到时候宜修可以来个借刀杀人;要么纯元在后宫争斗中慢慢地不单纯了,那到时候皇上也许就不那么喜欢她了。没有必要这么着急动手,整日担心东窗事发。最终阴谋败露,被皇帝幽禁至死,余生永不复见。
失策二
没有抚养四阿哥,是另一失策。一次刚到圆明园时,四阿哥一心要去给皇后请安,被剪秋拦了回去。当时剪秋提议皇后抚养四阿哥,可是皇后以四阿哥不得皇上喜爱拒绝了。其实,她后来想到“子凭母贵”而抚养三阿哥,怎么就想不到抚养四阿哥呢?毕竟再没有立储之前,有两个皇子总比一个继承大统的几率和胜算要大些吧。
失策三
对下属缺少人性关怀,主要是指对安陵容和祺嫔。瓜尔佳氏死的时候,皇后除了怪她不中用没有一丝同情和怜悯,这使安陵容倍感心寒,也难怪安陵容在最后关头会向甄嬛吐露出皇后的秘密。不光是皇后,华妃也是败在了这一点上。而甄嬛就做得很好,佩儿受伤,她亲自上药;皇上要给霏雯掌嘴时她也试图阻止,诸如此类。而甄嬛这些关怀下属的行为得到的最大回报,就是剪秋那句“永寿宫口风最紧”的评价。试想当时若是让皇后轻而易举就知道甄嬛的那一胎根本就保不住,后果不堪设想。
失策四
不该擅自和朝中大臣联系。给三阿哥选福晋那一集中,剪秋问皇后“为何要大臣多提六阿哥。”皇后说:“皇上多疑,最忌恨前朝后宫串通,沆瀣一气之事。”既然她知道皇上忌讳,为何还要多联系大臣为三阿哥说话?皇上贬三阿哥时说得很清楚,他这么做不仅是因为熹贵妃滑胎之事,还不满意皇后在朝中奔走牵线。皇后为何明知故犯呢? [2]
历史原型
乌拉那拉·宜修与姐姐纯元皇后的历史原型之和为清世宗嫡皇后·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步军统领云骑尉费扬古之女。但是经历大多借鉴了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与雍正的孝敬宪皇后没有相似之处。
至于历史上雍正的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得以善终,并没有剧中那么曲折的经历。
其实《甄嬛传》本为架空,改编到雍正朝之后不得不对各位角色进行对号入座,但雍正的后宫人数并不丰富,知名的宫妃几乎没有,远没有乾隆的后宫来的精彩,所以可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张冠李戴和拼接。包括甄嬛所对应的那位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其实经历也很简单,只因儿子为皇帝,享尽一生荣华富贵,可算是古代宫廷中难得的幸运女子。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时上病初愈,欲亲临含敛,诸大臣谏止。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朕调理经年,今始痊愈,若亲临丧次,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但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礼数未周。权衡轻重,如何使情文兼尽,其具议以闻。”诸大臣议,以明会典皇后丧无亲临祭奠之礼,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亲奠,从之。谥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