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 [15]
受封理政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初一新年庆贺大典时,多尔衮首率诸贝勒向皇太极行礼,这与十二年前的情形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号大清,论功行封,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更加受到重用。 [16] 阿济格等率军伐明,太宗命多尔衮与多铎一起攻山海关来牵制明军的力量,阿济格胜利之后,多尔衮回师。十二月,皇太极亲征朝鲜,史称丙子之役,多尔衮随同。崇德二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攻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并限“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四月初五,多尔衮奏报押送朝鲜人质昭显世子李𣳫夫妇和凤林大君李淏夫妇及182名随从官员、下人和家属抵达盛京。 [17] [18]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讨伐喀尔喀,多尔衮负责留守,多尔衮修筑了辽阳都尔弼城,修筑完成后,命名曰屏城;然后又修筑了盛京至辽河的大道。 [19]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这次南征兵分两路,贝勒豪格在多尔衮亲率的左翼军中。左翼军从墙子岭、董家口入关,掠山西,破济南,杀明朝宣大总督卢象升;然后北掠天津、迁安,出青山关返还,往返扫荡数千里,于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回到辽东;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获人畜26万 [17] 。崇德六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至崇德七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松锦之战,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会战。清军起先以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为首,后皇太极亲自赶来增援。明军经两年激战最终惨败,洪承畴松山城破被俘投降,祖大寿举锦州城投降。 [20] 松锦决战后,明朝在山海关以东只剩下宁远一城。 [17]
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根据他的举荐,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利用他们的才智治国 [21] 。根据他的建议,皇太极又对政府机构作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 [22] 。此外,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 [23] 。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