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顺治帝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生。 [34] 六月,顺治帝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35]
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顺治帝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病逝。六月,顺治帝封博果铎为和硕庄亲王。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妃被册为“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 [36]
倾心僧禅
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这完全是福临重视信任的结果。最初,福临因母亲孝庄文皇后称汤若望为义父,而称其为“玛法”。
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成为佛教信徒。这年深秋,福临驾幸南海子,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性聪禅师,福临和他交谈非常契合,因此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详细询问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知道了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况,对他们非常向往。 [37]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临遣使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不应召,使者不许。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并请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法名行痴。 [37] 四月,玉林琇请求回去,福临赐给他黄衣、金印,派遣官员送他回去,并令使者召玉林琇弟子茆溪行森去京师。福临又封憨璞为明觉禅师。由于憨璞的推荐,福临在玉林琇离京前一月即闰三月遣使往浙江宁波天童寺召龙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陈道忞进京。这年七月茆溪行森应召到京。福临是从玉林琇语录中发现茆溪行森偈语最好,特指名将其召来。福临在万善殿接见茆溪行森,问答佛法过程中,福临不断地点头叫好。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他的徒弟已为皇帝剃发,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