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弟:吴良阿(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巴度子,贞妃董鄂氏兄弟,一等轻车都尉)
族妹: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巴度的女儿。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轻车都尉)的女儿,嫁二等轻车都尉觉罗玛富塔 [14] 。
东西宫妃
顺治十三年,礼部上这么一条“奏请”:礼部以册立两妃九嫔典礼奏请。得旨、今先册立东西二宫皇妃。应行事宜。尔部即照例酌议具奏。余著候上。
礼部奏册立皇妃仪注。册立两妃、宜用金册。先一日、遣官祭告太庙。至期、早、设黄案一于皇上看册处。两妃仪仗、各设于所居宫门外。仍设黄案一于宫院正。中又设黄案一于东傍。设彩亭二于皇上看册门外阶下。内院礼部官、捧册由中道入。置黄案上。候皇上看册毕。命以册授遣封官。遣封官跪受。由中道至门外置册于彩亭。赍至两妃宫门外。内院礼部官、捧册授内监。内监跪接捧进。皇妃具礼服迎于阶墀。捧册内监以册置东傍黄案。内赞女官举册西向立、宣读。妃跪听宣毕。以册授东傍女官。女官跪授皇妃。妃授西傍女官。置中黄案上。望阙行叩头礼。礼毕、迎入宫。次日、皇妃诣慈宁宫于皇太后前行礼。奏入命于八月以后、择吉具奏。
孔四贞:谕礼部。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壶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
董鄂氏:谕礼部。朕前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立为贤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圣母皇太后谕。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
实录没有说明贤妃便是西宫皇妃,可看顺治十三年初记载时,贤妃之父鄂硕排在了索尼之前,或许可推断,此前贤妃早已在宫中,而册立东西两宫妃时,孔四贞是明确的,西宫妃却不见明确,而就近的日子里,却冷不丁出现一位“贤妃”,或可表明,贤妃便是西宫妃。
有关东、西两宫皇妃的冷知识,他们在拉丁转写的满语里,是这样的称呼:amba fujin(大福晋)
这是大福晋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顺治朝册封的东、西宫皇妃,仿照了崇德五宫福晋的制度,东、西宫大福晋分别对照海兰珠、娜木钟,为平妻,而非妾。
而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档有载,可明确知道西宫大福晋就是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氏,至于“九嫔”人选则侯旨未备,后来孔四贞因故未入宫,东宫皇妃缺位,使得原本的“二妃”体制发生变化;董鄂氏先被封为贤妃,满语仍为大福晋,又因顺治一度有令其取代皇后取而代之的想法,故特仿明制封为皇贵妃,满语如昔日懿靖大贵妃的“尊贵的大福晋”。皇贵妃由此成为单独的宫廷登基,并具有“副后”的尊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