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洪武、永乐,皆大有为之主。中叶以后,荒淫失德者鲜,亦无暴虐放恣诸弊。” [275]
梁启超:“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明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107]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108]
孟森:明成祖以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对外,凡五征漠北,皆亲历行阵,假使建文承袭祖业,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者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也。 [109]
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东洋小史》: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110]
白寿彝:朱棣的好大喜功、耀武扬威的性格,也不免在处理外交事务上造成失误。永乐四年,朱棣派兵入安南,平定黎氏之乱后,下诏改安南为交阯,设立交阯布政司,使之成为明皇朝的一个辖区。这一做法,显然是违背了安南人民的愿望,安南人民不断起来反抗。为了平定安南人民的反抗,明皇朝屡屡遣军南征,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64]
吕思勉:明代政治的败坏,实始于成祖时。其一为用刑的残酷,其二为宦官的专权,而两事亦互相依倚。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祖反叛时,得内监为内应,始选官入内教习。又使在京营为监军,随诸将出镇。又设立东厂,使司侦缉之事。宦官之势骤盛。……孝宗传武宗,又宠太监刘瑾,这不能不说是成祖恶政的流毒了。 [265]
蔡石山在著作前言中提到:“他精力旺盛又富冒险精神的领导能力,用来自上层的酵素,活化了这个成功又自满的国家,也开创了一个无可挑剔之繁荣、军事扩张,以及非凡外交的光辉灿烂时代,在他统治的这二十三年间,中国变得外向,享有遍布整个亚洲世界的最高威望。” [176] 在著作中说:“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 [111] 在书末,他再次评价明成祖“毋庸置疑,永乐有过多的自我,而且拥有很多的美德:他是自信、直率的,能够甄别和牢记有很强能力之人的贡献,而且保护依靠他的那些人,尤其是他的家人。不过,他也有黑暗面,特征就是不必要又未经思考的侵犯性,而这类侵犯性经常产生了暴虐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