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继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李德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不如怀远形势有利。1020年派遣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 [21] [24] 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 [18] 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宋天圣十年(1032)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 [7] , [23] 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并开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号。 [25] 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饰,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即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23]
宋宝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朝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李元昊频繁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公开断绝了西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西夏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夏宋之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和战北宋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
李元昊称帝之后,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23]
大败宋辽之后,元昊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与没藏氏私通,生谅祚。又废皇后野利氏,改立与太子宁令哥订亲的没移氏为新皇后。没藏讹庞怂恿宁令哥乱。1048年,宁令哥弑杀其父李元昊,又被没藏讹庞处死。没藏讹庞拥立周岁的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 [26]
西夏方面国力也大亏。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夏毅宗继位时年幼,由其母没藏太后与没藏讹庞专政。当时辽朝辽兴宗再度攻打西夏,围攻兴庆府,最后西夏向辽朝称臣。 [27] 没藏太后荒淫好色,1056年,因李守贵与吃多己多次争宠,最后李守贵杀没藏后。事后也被没藏讹庞所杀。 [28] 没藏讹庞又将其女许配夏毅宗,以国舅和国丈的双重身份,独掌朝政。